“治未病”是什么

  听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全球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我国有关机构对全国16个省、市进行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北京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5.3%,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什么是亚健康,中医的“治未病”就是治疗“亚健康”吗?

  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其实质是人体心理或身体处于非健康状态,但在医学检查中又不能确诊为疾病的一种状态。虽然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属于医学范畴,但从整体看,它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等密不可分。

  中医所说的“未病”主要包括“亚健康”即非疾病的一种异常体质状态。

  中医立足于“天人相应”的原理,通过养生,使人的阴阳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适应,也就是说人和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这是“治未病”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时,针对目前的“亚健康”,中医也称为“未病”。倡导积极预防,防止其向病态发展。《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此时“未病”不是无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营卫的不平衡状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相应证候。

  中医在治未病(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一位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中医专家称,中医的“未病”状态中涉及的异常体质状态有13种。

  阳虚质: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面白自汗,少气懒言。伴精神不振,口淡不渴,毛发易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体形多见肥胖,面色少华,肤色柔白,性格多沉静内向。

  阴虚质: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伴形体消瘦健忘多梦,口燥咽干,尿水色黄,大便干结,四肢怕热,性格急躁。

  痰湿质:胸闷身重,肢体不爽,痰多声浊。伴精神困顿、食纳不振、便溏腹胀恶心痞闷、咳喘气短,头目不清或易恶心。

  湿热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常口干口苦口臭,便干、尿赤。伴急躁易怒,易患疮、易患感冒、唇起疱疹黄疸、热淋、衄血、带下等病证。

  瘀血质:部位固定的局部疼痛,面色黧黑,或口唇青紫、或肌肤甲错,或皮肤瘀斑,毛发易脱落。伴口干欲饮而不欲咽,眼眶黯黑,白珠见青紫,丝赤斑斑,妇人行经腹痛,或夹有血块,或闭经

  气郁质:胸胁胀痛、心烦易怒、精神抑郁,应激能力弱。伴胸闷、喜太息、咽中异物感,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易惊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妇人多疑欲哭、月经不调、经期乳房、腰腹胀痛等症,性格多孤僻内向,气量狭小,多愁善感。

  特禀质:对季节气候适应能力差,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药物过敏。伴易致外邪内侵,形成风团、瘾疹、咳喘等。

  阳亢质:头晕目眩,头痛且胀,颜面潮红。伴失眠多梦,耳鸣目赤,头重脚轻,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鼻略红,易出鼻血,性情急躁,大便易干易结,小便多黄赤。气虚质: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血色或灰暗,少气懒言。伴精神不振,怕冷,怕风,抵抗力低下,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健忘,唇甲苍白,大便溏薄。

  血虚质: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不眠,倦怠乏力。伴精神不振,面白自汗、少气懒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手脚易发麻,失眠,健忘。

  热性体质:口干舌燥,身体发热、怕热,心情急躁。伴常面红耳赤便秘,尿少且色黄,易患感冒,唇起疱疹。

  寒性体质:怕冷、怕风、手脚冰凉,精神虚弱易疲劳。伴有腹泻,小便色淡且次数多,脸色苍白、唇色淡,女性常月经错后,多血块。

  实性体质:易暴易怒,口干口臭,常有闷热的感觉。伴小便色黄而少,有腹胀便秘现象,呼吸气粗,烦躁,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