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的GAP栽培技术

  雷公藤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能。雷公藤也是植物源农药的极佳植物,把雷公藤开发为生物农药,可以用于无公害蔬菜、有机茶、无公害水果。

  1、生长习性

  雷公藤喜温暖避风的环境,此环境中生长的雷公藤枝条舒展,枝叶茂盛,根茎粗壮。雷公藤抗寒能力较强,产区-5℃下可不加防寒物自然越冬但怕霜,霜害可引起雷公藤幼苗顶端和新梢冻伤,影响下年的生长。雷公藤是喜光植物,除一年生小苗在夏季怕烈日曝晒外,均喜充足阳光,光照不足影响正常生长。雷公藤喜湿润、雨量充沛的环境。雷公藤适生土壤为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类泥沙或红壤,pH值在5~6生长较好。潮湿、荫蔽的泥沙土壤下生长不良。

  2、育苗

  采集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枝,截成12~15厘米长的插穗,每段带有3~4节。将插穗按100段绑成捆,要防止上下头颠倒。插穗下端用生根粉溶液处理后,捞出晾干备用。育苗时间为每年1月下旬~3月中旬,日平均地温在10℃以上时进行。首先应进行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上年冬天(10~11月)深翻晒土,每公顷施充分腐熟厩肥45000~60000千克作基肥,于育苗前细耙整平,做成宽1.0~1.2米,长4~10米的平畦。其次要掌握扦插方法:将种茎或种根按8厘米×12厘米的株行距以75~85°的向北夹角,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扦插茎枝或种根入土1/2~2/3,插后立即浇透水分。最后在苗床上搭建50厘米高的荫棚,用以白天遮荫,荫棚常用竹帘,光照控制在8~12千勒克斯。正常情况下,即晴天8~17时遮阳,其它时间应撤去遮阳物。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用喷淋,经30~50天就萌芽长新根,即可拆去荫棚,以利壮苗。一般苗龄控制在1年生左右,地上茎高30厘米以上,根径(最大处)2毫米以上,长16厘米以上的侧根达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

  3、整地

  根据绿色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推行的GAP工程,种植地宜选半阴半阳、向阳的林边空地,或疏林下的丘陵坡地、沟边以及排灌方便而无污染源的旱地、沙壤土、壤土或黄土类沙地种植。整地时间选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2月。挖穴规格:暗穴40×30×30厘米。挖穴密度每公顷掌握在9000~9900株。结合挖穴,撒施土杂肥、农家堆肥每公顷30000~45000千克,与细土混合耙匀,备种。

  4、种植

  雷公藤春、夏、秋、冬均可栽植。南方春、夏降雨量多,较利于移苗定植,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移栽,成活率高,且免灌或少灌水。苗木出圃时应修剪处理,剪去过长根须及地上茎。苗木运至造林地时应立即打浆,半天内无法完成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移栽方法:种植时做到苗正根舒(苗木位于穴中,根系舒展,不得窝根)、深浅适宜(深度以苗木出圃时所留茎干土痕为基准,再高出5厘米),穴土打紧(以两指提苗,感觉苗木稳固为准),植后培土(苗木打紧后应再培上10厘米松土)。每穴栽1株苗,种后覆土压实苗根,非雨天浇(灌)足定根水。种植密度掌握在每公顷9000~9900株。株行距100×100厘米。

  5、管理

  基地抚育管理可概括为“及时除草,科学追肥,合理排灌,适时摘蕾”。每年进行中耕除草2~3次,边锄草边松土,大面积栽培的可用除草剂喷除(除草剂种类应符合GAP的要求)。结合中耕除草,头年可适当追施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等每公顷150~225千克,或淋施腐熟人畜粪尿每公顷30000~45000千克,以后每年以追施磷、钾、氮复合肥或农家肥为主,以促进根的形成和长粗。若以茎、枝、叶供药用的,在每年10~11月施肥前,适当采摘部分茎叶后,应及时追施芽肥,促进茎叶的快速萌发健壮生长,以抵抗冬霜袭击,保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