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医碥》在线阅读中医综合书籍在线阅读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小柴胡汤(见寒热)加半夏

四物汤(见血)加此三味。

桂枝(三钱) 黄 知母 石膏 芍药(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三阳合病者宜之。)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石膏 知母 桂枝 水煎服。此小柴胡合白虎加桂枝也。合白虎以治阳明之热,加桂枝以解太阳。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服。

桂枝汤(见伤湿。)加此二味。

柴胡(半斤) 黄芩 芍药(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壳(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三日夜) 龙骨(等分) 上杵为散末,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如温疟,加蜀漆一钱,临发时服一钱匕。

牡蛎(四两,熬) 麻黄(去节) 蜀漆(各三两) 甘草(二两) 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再服。

(治寒多热少。)

柴胡 黄芩 炙甘草 栝蒌根 桂枝 干姜 牡蛎 姜、枣煎。初服微烦,再服汗出愈。喻嘉言曰∶小柴胡本阴阳两停之方,可从寒热而进退,寒多者加姜、桂,则热多者加芩、连,可推矣。

圆白半夏(生) 乌梅肉 母丁香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 上为末,姜、面糊丸,麻子大,上下以浓纸盖贴,有油又再易纸。每服五丸,临卧冷水下。此方舟人于海角遇一白衣授之。

牵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捣取末四两,别顿) 鸡心槟榔橘红(各二两) 青木香 人参熟附子 浓朴(制) 官桂(去粗皮) 京三棱 羌活 独活 干姜(炮) 甘草(炙) 川芎 川大黄(锉,焙) 芍药(各半两) 肉豆蔻(六个) 上为末,瓷器密收,临用秤牵牛末一两,诸药末共一两研和,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煎汤下,以通利为度。

(渴者宜之。亦治劳疟,劳则气张,火升津液衰少。)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栝蒌根 姜、枣煎。

内热便结者宜之。)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挟痰湿及食滞者宜之。)

柴胡 独活 前胡 黄芩 苍术 浓朴 半夏曲 白茯 藿香 甘草 陈皮 姜三片,水煎。气弱加参、术,食不化加神曲山楂麦芽

(挟湿而小便不利者宜之。)

猪芩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枝(此名五苓散) 合小柴胡汤

(有食积、湿痰者宜之。)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名平胃散) 合小柴胡汤

(妇人及血虚者宜之。)

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名四物汤) 合小柴胡汤

(阴阳错杂者宜之。)

柴胡 升麻 葛根 羌活 防风(以此五味,升阳达表,使离于阴,则外不寒) 知母 石膏黄芩(以此三味,引阴下降,使离于阳,则内不热) 猪苓(以分理阴阳,使不得交并) 穿山甲(以引经) 甘草(以和之) 按此方所指阴阳,俱以本身阴阳之气言,即《内经》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阳气下入阴中则恶热之说也。与疟疾寒热之理颇异,而意可相通,故分理而效。又猪苓利湿降浊也,浊降则清升,亦有分理阴阳之义。

(邪陷阴分者宜之。)

用前方上五味升举下陷之阳,而用桃仁红花、四物引此五者入血分取阳以出,而以猪苓分隔之。

(治瘴疟。)

豆蔻 草豆蔻(各二枚。一枚用水和面裹煨,一枚生用) 浓朴(二寸,一半用姜汁浸炙,一半生用) 大甘草(二两,一半炙用,一半生用) 生姜(二块,如枣大,一块湿纸里)

煨,一块生用)分两服,水煎。按治疟之药,多冷热互用,生熟相参者,以病有寒热,故以此调和阴阳,此义宜知。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山楂 枳实 浓朴 陈皮 草果 苍术

青皮 桃仁 红花 麦芽 神曲(各五钱) 三棱 蓬术 海粉(各七钱) 鳖甲(醋炒,一两) 香附(醋炒,八钱) 神曲糊丸,补药送下。

白茯苓 砂仁 苡仁(炒) 枇杷叶(去毛,姜炒) 桑白皮(炒) 沉香(磨汁) 丁香 人参 五味子 白豆蔻 甘草(炙) 白术(各五分) 青皮 陈皮 大腹皮(洗) 杜仲(姜汁炒) 谷芽(炒) 藿香半夏曲(炒) 随风子 石斛(酒炒) 神曲(炒) 槟榔 木香(磨汁,各三分) 每服三钱,姜、枣煎,食远服。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并皆治之。李待诏曰∶领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疏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腕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大抵上热下寒,每发寒热身必多汗,不宜再发其表。下体既寒,又不宜下。余悉用温中固下,升降阴阳正气之药,十治十愈。或以生姜附子汤冷温服之,胸膈之痞闷烦躁者忽然清凉。盖附子得生姜,既能发散,又能导虚热入下焦也。有用术附汤而病愈甚者,盖附得术能锢热,气不能发散也。或有脉证俱实,面目黄赤者,不可用附子。若证可疑,宜服嘉禾散,能调中气,升降阴阳,虽阳证热多者,服之亦解。服之二三日,则寒热之证自判矣。

(治实疟久不已,脉弦滑浮大者。)

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各等分) 酒水煎,露一宿。(取露气以清暑邪也,无暑气者不用露。)未发前二时,面东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壮实人用蜜陀僧为细末,大人七分,小儿量减,冷烧酒调,面南服之,不愈再服必止。

戒鸡、鱼、豆、面、热粥、热物、羹汤。

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一钱) 槟榔 知母 川贝母(各一钱) 乌梅(二个) 姜、枣煎。(一方加穿山甲、甘草。)赵以德曰∶知母性寒清热,草果性温胜寒,常山吐痰结,槟榔破滞气,乌梅生津退热,甘草扶正和中,穿山甲贯穿经络,以行结邪也。按疟必三、四发后方可截,太早则邪未尽,而强止之,必变生他证。

(新拟。寻常之疟三、四发后用之甚效。)

柴胡(酒炒,一钱五分) 黄芩(炒,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五分) 草果(煨,一钱) 槟榔(一钱) 青皮浓朴(姜汁炒,各一钱) 常山(酒炒,二钱) 何首乌(二钱) 枣二枚,姜三片同煎。热痰加川贝母,湿痰加半夏,无汗加羌活、紫苏,汗多加黄 、白术。夜发在阴分者,加白芍鳖甲、红花以清热,加酒炒升麻以提出阳分。挟暑加川黄连香薷,挟湿加苍术、茯苓,挟食加山楂、麦芽、神曲,胸满加枳壳,渴加花粉、乌梅、石膏。

风热在胃,津液消耗,加梨汁蔗浆,或生地、生葛、西瓜等汁,经所谓风淫于内,治以甘寒也。

香薷(二钱) 浓朴(制) 扁豆(炒) 白术(炒) 白芍药(炒) 陈皮 白茯苓 黄芩(各一钱) 黄连(姜汁炒) 甘草(炙) 猪苓 泽泻(各五分) 木瓜(七分) 上生姜煎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医碥》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