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现齿痕未必虚 辨证应分虚湿瘀

  □ 李军 周海哲 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大师研究所

  望舌形是中医临床辨证中非常关键的内容。齿痕舌即为异常舌形的一种,指舌体边缘可见牙齿的痕迹,又名齿印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医家多认为其主脾虚和湿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明确提出:“舌体不胖而边有齿痕,兼舌质淡嫩者,多属气血两虚。”而我们在临证中发现许多患者虽然具有明显的齿痕舌,但患者的舌苔脉象并不符合虚象或单纯湿盛的表现,反而以瘀血证候较为突出,治疗以活血化瘀法为主,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中医古籍中亦有论述齿痕舌主气滞血瘀者,如秦伯未等所著《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云:“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有调查发现在体检者中出现轻度齿痕舌时伴有明显的气虚证症状,但是中度、重度齿痕舌的体检者,气虚证的症状反而不显著了。还有研究发现与正常淡红舌比较,齿痕舌的微循环改变首先为供血障碍,其次为局部缺氧及营养不足,最后才是组织水肿。日本有学者调查发现,消化道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第3日多见齿痕舌,术前已有齿痕舌者程度加重。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研究也发现50%以上的患者均有胖大齿痕舌,且伴有青紫、暗红和红绛,发热后SARS病人舌象以紫暗舌、齿痕舌为多见。这些多说明齿痕舌患者多有瘀血的病机存在。故临床如见齿痕舌,应详细辨证,依证论治。

  临床实际中齿痕舌以气虚、湿盛、瘀血而兼夹他证者为多,故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辨证,以求切中病机,因证治疗。

  气虚型

  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伴有面色白或萎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或先干后溏,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湿盛型

  舌质淡,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苔厚或厚腻,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四肢重困无力或下肢微肿,小便不利,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肠鸣泄泻,嗜卧思睡,脉儒缓或沉眩或滑。治则:依据病机不同可采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健脾祛湿等法。

  瘀血型

  舌质老,有瘀点、瘀斑,舌苔厚或剥或腻,舌色青、紫、绛、晦暗,舌下有瘀点、瘀丝、瘀斑,舌下脉络怒张甚至迂曲。常见疼痛、肿块、出血、皮肤青紫或肌肤甲错等,脉象细涩,或结代,或无脉。治则:活血化瘀。

  病案举例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曾治一女性腹胀患者,56岁,自觉上腹部有一团块状物体,有撑胀、下坠感,并伴两侧胸部憋胀,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发作后胸部憋胀感消失,但觉胸部酸痛。唇暗,舌质暗,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滑。辨为气滞血瘀痰阻,以丹参饮加减。处方:丹参12克,瓜篓12克,檀香6克,砂仁6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广木香6克,三七3克,郁金12克,红花6克,桔梗10克,琥珀6克,山楂15克。10剂,水煎服。服药后诸症悉减,齿痕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