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分型治疗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肝纤维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由肝脏原发病引起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可以说是肝硬化的前奏,是可以治愈的肝病。但像一些患有肝炎、酒精肝、药物与毒物肝病、血吸虫病、代谢和遗传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如果对此放松警惕,就会转化为肝硬化而难以治愈。

  目前对本病中医药已取得显著疗效。本病属于中医“胁痛”、“臌胀”、“积聚”等范畴,瘀血阻滞肝脉是其病理基础。辨证分以下6型治疗。

  湿热阻滞 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日久化热,中焦阻滞,升降失常,气机不通而致。症见两胁胀痛,腹胀如鼓,胸闷纳呆,口渴而苦,大便不爽,脉象弦数,舌质红,苔黄燥。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利水。方选茵陈五苓散,药用茵陈、山栀、黄柏、猪苓、茯苓白术泽泻陈皮、木香、车前子、泽兰甘草等。清热利湿药能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等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并加速其降解和吸收而产生抗纤维化作用。

  热毒内蕴 由于湿热毒邪未尽,蕴结肝脾,影响气机正常运行,升降失调而致。症见两胁不适,发热口渴,心烦气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象弦数,舌质红,苔燥。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积雪草、虎杖、栀子、黄芩大黄、丹参、甘草等。清热解毒法能有效提高门静脉血流量,消除其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

  痰瘀互结 由于体内毒邪内侵,阻滞肝络,化热灼津,脾不运化,水湿成痰,气滞血瘀而致。症见身困体倦,头晕眼花,两胁隐痛,肌肤甲错,食少便溏,脉象滑数,舌质淡紫有瘀斑。治宜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方选二陈四物汤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红景天、桃仁红花莪术甘草等。化痰活血法可激活肝组织胶原酶,减少肝表面纤维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

  气滞血瘀 由于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滞,引起血滞经脉,瘀血形成而致。症见右胁疼痛,按之质硬,有蜘蛛痣和肝掌,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脉象弦涩,舌质绛红。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软肝化瘀汤,药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三七鳖甲牡蛎、郁金、青皮甘草等。实验表明,肝组织微循环障碍是各种慢性肝病的致病环节之一,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胶原纤维形成,扩张肝脏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凝滞状态等途径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脏纤维化。

  肝脾阳虚 由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功能失职,木横克土,致水湿停滞,气机不畅而致。症见两胁胀痛,胸腹满闷,嗳气纳差,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脉象弦细,舌质淡,苔黄。治宜疏肝健脾,温阳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汤,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白术香附、川芎、厚朴、茯苓桂枝干姜甘草等。疏肝理气药柴胡具有明显抑制肝纤维化作用,益气健脾药中的多糖成分可提高肝组织细胞的活性,并产生胶原酶降解胶原而抗肝纤维化的形成。

  肝肾阴虚 由于肝肾同源,肝病日久,势必损及肾脏,耗伤阴液,使肾阴亏损而致。症见面色黧黑,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象细数无力,舌质红绛,苔少。治宜滋养肝肾,育阴清热。方选一贯煎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白蒺藜、丹皮、栀子、知母黄柏赤芍甘草等。补肾养阴方有调节宿主免疫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胶原分泌,并促进胶原降解的作用。

  若果患上慢性肝病,千万不要惊慌,除了进行及时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养,如不要喝酒,少食辛辣、油腻、腌制、发霉及含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可食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低脂牛奶、蛋白、豆腐等,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减轻肝胆的负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肝气疏泄;适当参加文化体育活动,以调节情志;长期坚持合理生活方式,有利于气血条畅,从根本上改变其病理状态,避免肝纤维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