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理之迷
中医到底有没有理论基础?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申维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12年来苦苦探求的课题。但自1996年他们从理论上破解中医治病原理之谜以来,两位教授孜孜不倦地奋斗了12年。省政府参事、多位专家呼吁要尊重原创性研究。
名词解释
证: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与病性等所作的概括,“辨证”治疗的主要依据是“症”。
利用分子生物学揭示中医药理
1996年,具有中医工作经验的申维玺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研究课题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揭示中医药理。
1998年,申维玺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取得重大进展,其基本理论是对人类的各种疾病进行分析整理,将疾病呈现的一组症状表述为“证”,中医诊治疾病是辨证治疗,中医的“证”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实际上是一组有规律性和特征性的症状集合体,如:不管什么疾病,只要出现消瘦、午后低热、舌红、脉搏细速等症状,中医就诊断为“阴虚证”,中医就按“阴虚证”治疗,并能产生疗效。“证”还有“虚证”、“热证”等多种,只要疾病呈现出来的一组特征符合某一种“证”的特点,便可视为“证”所对应的疾病并进行对症治疗。
而出现不同“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申维玺认为“证”的本质是人体内的细胞因子,人体细胞因子排列原本是有序的,由于病体的侵入造成细胞因子的排列紊乱导致体表出现异常并呈现出相应特征。而复方中药的作用原理就是调节细胞因子的紊乱状态使之趋于平衡,以治疗疾病。
最大价值就是让中药走出国门
申维玺昨日表示,这种理论看似简单但它却承担着中医理论支点的重任:一是它为中医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连通了西医与中医,使两者并行不悖。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在中药出口创汇上已丧失优势,世界上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中我国只占约5%的份额。原因之一是我国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不清楚,国外不能接受机理不清楚的药物。
申维玺称,我国中药的优势在于复方中药。“证本质是细胞因子”理论的提出将会实现中医、西医理论无缝对接,让国内外医学界明白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为我国复方中药出口创汇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出重大经济价值。
10月中,广东省政府参事李钟声以“一项中医医学重大研究项目的艰难路”为题上书省政府,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和支持申维玺教授的研究,请求国家对该课题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以免埋没重大理论发现。目前已有多位省政府领导对参事意见做出批示,要求我省科技和卫生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并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