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也能参透

  #e# “听这一阵语流,像聆听一位松涛中低吟的歌手。……那浩荡博大的气息,我是否也能享受!?”,跟随陆老临证与学习,反复诵读《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让我感受到陆老对中医学执着的热爱。另一方面感到有压力的是,面对中医学博大精深,而我如何参透、是否也能参透。

  1980年9年我就读广州中医药大学,当时对中医的印象是蒙胧而深奥,刚接触那些如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医学基础时,实在费解感到难学,幸好授课老师不少是名老中医,他们耐心的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一些道理,而前辈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医术令我佩服,由此增加了对中医的信心。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1985年7月我被分配到广东省中医院外科。

  岁月匆匆流逝,多年外科历程,我体验到一个外科医生的苦与乐,而中医情结并没有由此磨灭,因为很多临床所见,手术既是重要的手段,又是一种创伤,兼之病人常存在基础病变,西医一般处理不尽完善,所以常思考:中医在维护外科病人可以起作用吗?

  现实存在太多疑问。

  1999年6月27日,二沙分院学术报告厅。一位前辈从医学目的谈到医学发展史,从西医疾病观谈到中医辩证观,比较了中西医各自特点,提出了中医学之道,向何处去?走什么路?论点纵横交错,震撼心头。这位前辈就是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陆广莘教授,吕玉波院长评价说,陆老思路敏捷,观点新颖,很有启发。后来我和黄学阳医生有幸拜师陆老,感觉确实如此。

  说起陆老,有弟子描述其卓而不群的神韵:“陆师望七之年,发黑而眉寿,仰之蔼蔼然谆谆然,古有道君子也”。作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纵观他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可以三句古语概之:初如王夫之的“由用以得体”,继之似胡瑗的“明体以达用”,晚年则以崔憬所说的“言其用以扶其体”为指南。

  有一些问题困惑很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