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器具

  说到药材,自然少不了和药材相关的器具,今天,我们的记者就要带您去看一些和中药中医相关的器具,看看你能认出几样。

  要说中药材器具,就先得从医生说起,医生在古时候称为郎中。很久以前郎中就是一手提着药箱一手拿着串铃,也被称之为行走的郎中,四处行医。药箱大家自然都很熟悉,现在的医生出诊也要提着药箱,可是串铃是干什么用的呢?

  沪谯饮片厂副总经理李彪:就是在行医时拿着这个东西,起到吆喝的作用,一种出诊信号。

  原来,串铃是医生用来“招揽生意”的器具,不过串铃在古时候还有一个名称,叫“虎撑”,这个名字和一代名医孙思邈有关,传说还有个虎口拔牙的典故。

  沪谯饮片厂人事部负责人赵锋:有一天孙思邈从外面采药回来,刚回到家中就听到外面有惊天动地的吼声,出门一看是一只斑斓猛虎在门口痛苦的呻吟,孙思邈上前一看是老虎的喉咙里面卡着一块骨头,可能是老虎吃动物的时候骨头卡在嗓子里了,然后孙思邈拿出挂在身边的串铃,它是挂在腰间的一个行医的标志,用串铃撑住老虎的牙齿,把胳膊伸进老虎口中,把骨头给拔了出来,拔骨头的时候肯定很疼,老虎嘴一合牙正好卡在虎撑上面,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老虎为了感恩变成了孙思邈的坐骑,串铃从那以后就改称为虎撑。

  在古代,行医的郎中遇到病人后要进行诊断,他们的诊断方法是把脉。在行医的过程中有望、闻、问、切之说,那么这个类似于储存罐的东西相传被称之为脉枕。

  沪谯饮片厂副总经理李彪:诊脉的时候要用垫子,这样放的。这个是熏药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熏香的圆盒。

  被诊断过的病人要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药铺里抓药,那这个就是称量中药的器具,还有一个比这个更为精确的器具叫做戥称。

  沪谯饮片厂人事部负责人赵锋:这个是民国时期的戥称,主要是用来称一些贵重的药材,它比较精确,像冬虫夏草鹿茸片、朱砂这些名贵的药材。

  我们把抓好的中药倒进这个器具里面,那么这个器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沪谯饮片厂人事部负责人赵锋:这个是汉代时期的铁质樵斗,它的用途就是来煎煮中药材的,我们把抓好的中药配方直接倒入煎煮锅里,然后直接放入火上煎煮,煮开以后就可以服用了。

  汤药有时不能一次喝完,聪明的古人为了防止汤药冷掉,就想到了用保温壶。

  沪谯饮片厂副总经理李彪:这里面有一层,里面放上碳,从这加药,病人一次喝不玩,马上想吐,等一下再喝,很快就凉了,凉了就不行,这样里面放上碳,这里进风,从这里加药,从这里倒出来,保温的作用。

  虽然这种保温壶科技含量不高,但是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小小的药壶也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沪谯饮片厂人事部负责人赵锋:这个是民国时期的压凳,相当于现在的榨汁机,把新鲜的中药放在里面,然后用长的杆子用力压,药汁就从这边流出来了。

  这个是宋代时期木制的药刨,相当于木工用的刨子,主要用于加工贵重的药材,鹿茸片、天麻片就是用这个刨子刨出来的。

  它的作用是吹干药,不是吹干,是把里面的杂质,叶子之类的东西吹走以后,剩下干净的药从里面出来,这样摇的,对摇了以后才有风,用风来吹的。这样子药就能从这个洞里面漏下去,不漏药就这样堵着。不同的槽漏不同大小的药,越往上漏的药越小。

  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就在这些中医药器具的衍变中发生着变化,虽然这些瓶瓶罐罐逐一的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他们也成为了我国中医药发展进程的见证者。

  这些古老的中药材器具,似乎把我们也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在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进程中,这些器具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