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增生性疤痕

  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ii度以上灼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

  临床表现: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在此期,痒和痛为主要症状,甚者可因搔抓而致表面破溃。在经过相当一段时期后,充血减轻,表面颜色变淡,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以致消失,这个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于血供比较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前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虽可厚达2cm以上,但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而引致功能障碍。位于关节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较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如颌颈粘连等明显的功能障碍。

  手术操作:

  1、设计切口时,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遵循下述原则:

  (1)选择在隐蔽部位,如乳房下、毛发区等;

  (2)沿轮廓线切口,如鼻唇沟、腋前线等;

  (3)顺皮纹切口、如在额部、眼睑等处;

  (4)在自然结合部,如耳颈结合部等;

  (5)四肢切口选择在屈曲皱褶线或平行于皮肤张力线处,避免作环状圆形切口或跨越关节面切口;

  (6)颞部或颈侧手术选择在发际区;

  (7)面部避免作弧形、半圆形或大的“z”形、“s”形切口;

  (8)体腔外口周围避免作环形切口;

  (9)如切口必须横过轮廓线、皮纹时,设计“z”改形切口;

  2、行无菌操作。

  3、刀片垂直于皮肤切开,动作要轻柔,器械要锐利,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4、彻底止血。

  5、无死腔形成。

  6、无张力缝合,创缘对合准确;缝合时以创缘对拢为准,不可过紧,以避免造成缝线周围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