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现代概念

  人类常见的一种疾病。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传统学说认为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曲张静脉团,是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管本身病变。这种认识只是着眼于病理学,而且在以往教科书均这样认为。其实直肠上动静脉终末支均位于直肠壁肌层的外面,并非走行于粘膜下,而是由分出的众多穿通支经肌层至粘膜下间隙,成为纤细的血管丛,所以痔和直肠上血管的末端并无直接关系,更非扩张的末端静脉本身。

  而近代对痔的认识通过正常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痔发生、发展、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再结合病理解剖的变化,出现了一个新的学说。这就是肛垫的学说。1963年stelznei否定痔是静脉扩诺母拍睿认为痔是直肠海绵体(即肛垫)的增生(hyperplasiaofthecorpuscavernoumrecti)。肛垫向远侧(肛缘侧)移位,伴有肛垫内纤维间隔的破裂,致使位于肛垫内一些间隙中的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出现动静脉交通(或原有的a-v交通扩大),局部形成团块,这就是近代认识的痔的概念。肛垫(analcushions)又称痔区(haemorrhoidalzone)、直肠海绵体(corpuscovernosumrecti),是痔现代概念的解剖生理学基础,即痔发生的肛垫学说。

  肛垫(analcushions)又称痔区(haemorrhoidalzone)、直肠海绵体(corpuscovernosumrecti),是痔现代概念的解剖生理学基础,即

  痔发生的肛垫学说。

  那么如何给痔下定义呢?2002年11月中国药学会肛肠分会二十多位专家认为痔是病理性肛垫肥大、移位而致局部血液瘀滞。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内痔:肛垫移位及病理性扩大,包括血管丛扩张,纤维支持结构松驰、断裂。外痔:肛周皮下血管丛的扩张。混合痔:内痔和相应部份的外痔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