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26届圣安东尼奥大会,在乳腺癌的放疗方面有不少重要研究报道,其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靶体积的缩小——部分乳腺照射;(2)乳腺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3)乳腺癌同步化放疗以及乳腺癌的非常规分割放疗等。

  鉴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多位于肿瘤原发位置,因此近年来国外在部分乳腺照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本届大会对此也有较多报道,主要分为乳腺癌术中放疗、术后插植放疗,以及采用imrt技术的部分乳腺照射三方面。vaidya等在对保留乳房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中放疗的研究(targit)中,采用50kvx线,单次剂量20gy(施源器表面剂量)。先期包括185例患者,中位随诊22个月,仅2例复发,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术中放疗安全易行,目前正在进行多中心的随机研究(targit)。vicini等对199例保乳术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以插植的方法进行部分乳腺照射,ctv为肿块切除术后的残腔,以及瘤周1-2cm组织。中位随访期65个月,累积局部复发率仅为1%,其结果与同期配对的接受全乳照射的患者相同(p=0.65),美容效果达到良好和优秀的比例高达98%。作者认为对于有选择的患者,在肿块切除术后,对残腔部位进行插植放疗,其5年疗效与全乳放疗相等。lacombe等采用imrt技术进行了部分乳腺加速照射的研究。患者入组标准:绝经后、浸润性导管癌、肿瘤≤2cm、淋巴结阴性、切缘阴性且距肿瘤至少2mm。排除标准:多中心肿瘤、浸润性小叶癌、广泛导管内成分、淋巴结阳性、皮肤受累或双侧乳腺癌。靶区为瘤床外放2cm。剂量为43.2gy/16f。对3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相比,心脏、肺和对侧乳腺的照射剂量明显降低,摆位重复性好,急性反应特别是急性皮肤反应少。作者认为对于有选择的乳腺癌患者,采用imrt进行部分乳腺加速照射可行,能够降低周围组织的副反应,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由于具有靶区内剂量均一的优势,imrt有可能成为未来乳腺癌放疗的“金标准”。本次大会乳腺癌imrt的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保乳术后乳腺的同步加量放疗,以及包含乳腺和淋巴引流区的imrt大野照射。mccauley等采用imrt逆向计划设计,使手术区的剂量分布高于其它乳腺组织,6周内全乳的剂量为45gy,手术区为50gy,然后再对手术区加量10gy/1周。作者报道了9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未出现肿瘤复发,总治疗时间比常规照射缩短1周,且皮肤的耐受性良好,乳腺水肿发生率与常规照射相比明显降低。cavey等把乳腺、锁骨上区和腋窝作为一个靶区进行imrt照射,通过对14例患者的研究发现,与常规照射计划相比,靶区尤其是锁骨上区和腋窝的剂量均一性(d95-5)显著改善,热点剂量从120%降低到109%,ptv内接受95%-107%处方剂量的体积分数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作者认为,采用imrt技术进行乳腺和淋巴引流区的大野照射,能够增加剂量均一性,降低剂量热点,改善靶区的剂量涵盖度,这将降低皮肤的急性反应和臂丛神经的损伤率。当然乳腺癌的imrt,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摆位精度的要求较高,受低剂量照射的正常组织体积明显增加。其潜在的危害目前还不清楚。另外,乳腺癌imrt的剂量学优势,是否能带来相应的临床收益,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尽管许多化疗药物对放疗有增敏作用,但鉴于乳腺癌同步化放疗可能会损害美容效果,同时加重心肺的毒副作用,所以同步化放疗很少用于乳腺癌。vishnubhotla等对此进行了探讨,共19例伴有局部复发病灶患者入组。放疗剂量为45-60gy,在周一至周五放疗过程中,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剂量为1300-1600mg/(m2.d)。结果发现,7例仅有胸壁复发的患者在治疗后3例cr,其余4例均为pr。毒副作用主要为放射部位的皮肤炎(1/5、2/5和3/5级皮肤炎的例数均为2例)和手足综合症(2例),1例患者出现4度恶心。berger等对新辅助化疗失败的11例患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治疗方案为5-fu750mg/(m2.d),d1-d5连续静注,泰素85mg/(m2.d),每3周重复,共4周期。其中前2个周期同步应用放疗,总剂量46gy,瘤床剂量60-66gy。结果10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仅1例因口腔炎降低了5-fu的用量,没有患者因毒副作用中断放疗。由此可见,对于有选择的乳腺癌患者,同步化放疗不但可很好耐受,还有可能增加放疗疗效,值得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乳腺癌的低分割放疗,由于能够降低放射治疗的次数、缩短疗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国内外对此都有较多的研究。本次大会上,delafontan等报道了低分割方案治疗的研究结果。共152例行保乳手术的老年患者入组,中位年龄高达79岁(70-95岁),放疗方案为32.5gy/5f,1f/w,其中82例受体阳性的患者接受了三苯氧胺治疗。本研究中位随访期为67.6个月,5年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3.9%,结果令人振奋,但可惜缺乏有关毒副作用的详尽报道。

  总之,本届大会对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有较为全面的报道,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其中一些独特的思路和设计新颖的临床研究,能够拓宽眼界,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