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化疗效果不理想
大肠癌一般是结肠癌和的总称。能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病人有可能获得治愈。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相对属于化疗敏感性差的肿瘤。其根本原因尚难定论只是有几种说法而已。首先是认为大肠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是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密切接触的器官,肠粘膜细胞曾暴露于不少毒物(有的是药物)的面前,早已形成了抗药性。另一种说法是从细胞学上来说,大肠癌的细胞分化比较好,其不少特点与正常的肠粘膜细胞较相接近,凡属于这种情况,一般化疗也效果较差。晚近的研究又进一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认为大肠癌细胞中可能存在耐药基因,由于它的表达而呈现出对化疗耐药。
近年来受到重视的“生化调变”理论使大肠癌的化疗效果有所改进。生化调变剂是这样一类药物,它本身毒性很低或实际上并无毒性,但它又不具有或略有抗癌活性。当它与抗癌药一起使用时可使抗癌药物细胞内的代谢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化疗疗效的提高。例如将氟尿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钙或(和)干扰素一起使用,疗效可比单用氟尿嘧啶提高1倍以上。
最近,又有一些对大肠癌疗效较好的药物问世,如喜树碱(cpt-11)、草酸铂(乐沙定)等。随着新药研究的进展,大肠癌成为对化疗比较敏感的肿瘤看来也并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