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茶

  来源: 《中医良药良方》

  用料:川黄连3克,石斛15克,藿香5克。

  功效:清心泄热,养胃散火。

  适应证: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症状如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黄豆豌豆大小,饮食时疼痛明显,疮周鲜红微肿,伴有心烦口渴、苔黄舌红等辜。现代医学之复发性口疮,许多感染性疾病或内科疾患伴发的口腔溃疡属实证者,可参照使用。

  制法:上药捣碎,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饮用。每日1剂。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或阳虚浮火而致的虚证口疮不宜饮用。

  注释:口疮虽只生在口舌,但与脏腑有密切关系。盖心开窍于舌,睥开窍于口,肝经“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肾脉“循喉咙,挟舌本”。任脉、督脉、冲脉等奇经亦络口腔唇舌,是以治疗口疮当有整体观念。辨证常以虚实为纲,心火上炎,脾胃伏火,外感邪热等实也;阴虚火旺,阳虚浮火等虚也。 《景岳全书》中云: “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痊愈,此寒热之当辨也。”实属精辟之论。本方黄连蓬苦寒,人心、胃、肝、大肠经,功能清心泄胃,燥湿解毒,是治疗心头胃热上炎而致口舌生疮之要药。陈士译《石室秘录》中说: “口舌生疮……乃心火郁热……用黄连3钱,菖蒲1钱,水煎服,一剂而愈,神方也。”叶天士《温热论》亦说: “舌降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连,金汁。”可见黄连之功。藿香辛,微温而芳香,本方用之,一是化浊辟秽,疗口疮口臭,二是发散脾胃郁热,和黄连相配,辛开苦降, “火郁发之”也, “泻黄散石膏、山梔配防风、藿香,亦属此意。火邪易伤津耗液,黄连苦寒又易化燥伤阴,故佐石斛甘寒生津养胃以制之。药虽三味,组合精当,实为治疗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之实证口疮之良剂。

  按语:沙参甘、微苦、寒,归肺、胃两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本方重用沙参,意在养胃阴而制虚火也。细辛辛、温而芳香,为祛风止痛之要药,临床上细辛石膏胃火牙痛多收良效。故本方用于胃阴不足。胃火上炎之牙痛、口疮尤为适宜。牙痛、口疮有虚实之异,但终属火邪为患。如何治火以疗牙痛,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在“牙齿痛门”中,列了2个“统治火之法”。一曰“治疗牙仙丹”:“玄参30克,生地30克,水煎服。无论诸火服之均效。……心包之火加黄连1.5克,……肝经之火加炒栀子6克,……胃经之火加石膏15克,……脾经之火加知母3克,……肺经之火加黄芩3克,……肾经之火加熟地30克,川柏、知母亦可,饮1剂而火轻,再剂而火散,4剂而平复如故矣。”二曰“沙豆汤”:“沙参30克,荆芥丹皮各10克,山豆根3克,水煎服,2剂即愈。”两方均以养阴清热为主,对此,陈氏说:“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仅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从陈氏的独特见解来分析本药茶之方义,就一目了然了。

《脉经》 《女科旨要》 《医效秘传》 《外科启玄》 《医学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