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瘰疬

  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抗结核药物协同治疗,既可以提高疗程,又可以减轻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

  1.内治

  (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部一侧或两侧出现如豆粒大小的结节,数目不等,或如串珠状,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二陈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证候:结核肿块增大,融合成块,皮核粘连,渐感疼痛,推之不动,如按之微热有波动感,皮色转为暗红者,为化脓之象;可伴有潮热盗汗咳嗽、痰血、心烦、失眠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除蒸。

  方药:六味地黄汤清骨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

  证候:结块溃破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创口呈现潜行性,周围皮肤色紫暗,溃疡呈现灰白色;可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倦怠乏力、胃纳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香贝养荣汤加减。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黑退消外贴。

  (2)成脓期:成脓时,切开排脓,切口要大。

  (3)溃后期:若溃口小时,可用七三丹粘于纸捻插入疮口;溃口较大时,可用七三丹掺于药棉嵌入溃口,外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若有漏管形成,可选用五五丹或白降丹药线插入管腔,外盖红油膏,待管壁腐蚀,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3.其他疗法

  (1)针刺:直接刺人尚未化脓的结核内,配肝俞、膈俞,中等刺激,每天1次。

  (2)挑刺:先在肩胛下方,脊柱两旁寻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的即为结核点)进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挑治。

  (3)拔核疗法:用白降丹少许,置于病变处,外贴太乙膏,3天换药1次,一般7—10天即可拔去,此法适用于结核表浅,内消不散者。

  (4)抗结核药物:可选用异烟肼、链霉素等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也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5)中成药:夏枯草膏内消瘰疬丸芋艿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