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暴躁先考虑铅中毒
事件回放
不少“顽皮、不乖”的孩子趁假期去看心理医生,然而,昨日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这些孩子中有80%都是铅,多数与吃膨化食品、咬指头这些生活习惯有关。
【八成不是心理问题】
每年一到放假,有些家长都喜欢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特别是那些平时脾气暴躁、多动的孩子,家长总想请医生辅导。据了解,仅前日一天,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就收到40多位这样的孩子。记者从心理科梅教授处了解到,这些孩子经过血铅检查,发现有80%都属于铅中毒,根本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
儿童铅中毒可表现为多动、易怒、暴躁,昨日一位合川来的小男孩情况就非常典型。这位孩子不仅咬伤了妈妈的手臂,在学校还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一生气了就咬人。家长以为孩子是心理有问题,最后血铅检查报告出来一看,孩子血铅含量达到702微克/毫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100微克/毫升七倍还多!孩子的父亲是搞汽修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这就难怪了,这些地方空气粉尘中铅含量很高。”医生表示。
【咬指头易导致铅中毒】
医生表示,儿童的神经系统对毒性物质抵抗力很脆弱,尤其是铅。教育和帮助儿童避开铅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铅毒的关键。
据介绍,孩子体内80%—90%的铅是从消化道摄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摸了食品袋上的字、画画后又用手抓食品,摸了涂油漆、彩釉的装饰物或玩玩具后又吃手,以及常去加油站、电池厂、汽车站这些空气粉尘铅含量高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膨化食品的铅含量也比较高,皮蛋、爆米花和劣质罐头、饮料这些高铅食品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新华网)
相关知识链接
【概述】
小儿铅中毒(leadpoisoning)大多经消化道摄入引起,引起急性铅中毒的口服剂量约为5mg/kg。
【诊断】
急性中、重症铅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多能作出诊断,但对慢性、微量铅中毒病儿,简易可行的检查方法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种病儿智力常有不同程度的落后,故目前已引起广泛注意。
铅中毒初期呈现消化道症状时,应与急性胃、病毒性肝炎等鉴别;有腹绞痛时须与急腹症鉴别;发生脑病征象时应和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及手足搐搦症区别;遇有末梢神经炎症状和体征时,须和脊髓灰质炎及性神经麻痹区别。
【预防措施】
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我国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工业污染:由于铅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国防、蓄电池制造、电缆、油漆等诸多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铅污染;
(2)含铅汽油的尾气排放,村村通公路,汽车增加,尾气增多;
(3)环境污染,水源、土壤、公路两旁的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从事与铅有关的工作人员,如印刷、景泰兰制作、汽车驾驶工作的人员,回家前无立即洗澡更衣等卫生习惯,使工作场所的铅尘通过衣服、头发、双手等带回家中污染环境;
(5)长期接触含铅学习用具和玩具。根据国外学习用具和玩具的着漆层中可溶性铅含量小于250毫克/公斤的标准,曾对9种不同类铅笔检测,有6种均超标,最高超标4倍。在其他几种学习用品中有6种超标,含量最高的为课桌椅棕黑色油漆层超标37倍。教课书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4倍;
(6)用煤制品做饭取暖的家庭室内铅含量比室外空气铅含量高达18倍。室内吸烟、室内装修用含铅油漆粉刷均造成铅污染。某些罐装饮料是用铅焊制作,均可使含铅量增加。爆米花、松花蛋均使铅含量增加。
生活在同样环境下,儿童容易铅中毒。婴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在非职业性铅暴露时,铅吸收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成人消化道对铅吸收率为5%-10%,儿童高达42%-53%,由于儿童行为有较多的手-口动作,将铅尘由手带入消化道;婴幼儿生长快,需要营养多,在大量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将有污染的铅吸收;儿童胃排空较成人快,当胃排空时铅吸收率较胃充盈时增加约45%;年幼儿咳嗽排痰功能不完善,常将呼吸道吸入的铅尘随咳痰时吞入消化道;空气中的铅尘多积聚在地面上1米的空间,此高度正是婴幼儿童呼吸活动玩耍的范围,增加铅吸入,铅在儿童呼吸道和肺中的吸收率较成人高约1.6-2.7倍。
儿童由于各脏器组织的防御结构发育不完善,如肝脏解毒功能差,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差,儿童排铅的能力较成人小,成人摄入体内的铅约99%最终随大小便排出体外,而儿童摄入体内的铅只有66%左右可被排出体外,仍有约1/3的铅滞留在体内。
铅在体内的流动性儿童大于成人。成人摄入体内的铅约90%-95%将积蓄于骨骼中,而儿童只有75%左右在骨骼中,而此部位蓄积的铅流动性亦很大。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流动,使儿童内源性铅暴露的机率和幅度较高。
铅中毒属于环境污染性疾病,预防应遵循初级预防为主,次级预防和早期筛查为辅的原则。初级预防的基本思想是根除铅暴露是预防铅中毒的最佳途径,达到此目标需要政府、环保部门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目前能做到的是次级预防,尽量减少铅毒的毒害作用。儿童铅中毒的筛查是对初级预防和次级预防的补充。通过筛查早期发现铅负荷增加和受铅毒性影响的儿童,进一步施行干预和治疗。
铅中毒的诸多因素都是次级预防的重点,尤其要教育和帮助儿童避开铅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杜绝手—口动作。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需要量,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应多食富有钙、锌、铁矿物质及维生素b、c等食物。
【治疗措施】
1.杜绝铅毒继续进入
在轻症中毒病人,断绝铅的来源,已能遏止危重的症状。对误服大量含铅药物而致中毒的病儿,首先必须导吐(可用吐根糖浆),并用1%硫酸钠或硫酸镁洗胃,继之向胃内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15~20g,使形成不溶性硫化铅,然后再次洗胃,以清除沉淀出的硫化铅。以后服用较大量牛乳或生蛋白,可使剩存铅质成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并可保护胃粘膜;再用盐类泻药1~2次以导泻。
2.促进铅的排泄目前常用的祛铅疗法是将依地酸二钠钙na2caedta15~25mg/kg加于5%葡萄糖液内配为0.3%~0.5%溶液,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使成无毒的依地酸铅盐由尿排出。
其每日总量一般不超过50mg/kg,在6~12小时内静脉滴注,或分2次静脉缓注,持续2~3天,间歇5~10天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应用3~5疗程,以后根据病情,间隔3~6个月再行驱铅治疗。静脉用药可能引起肾脏损害,故在治疗过程中须经常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肾功能异常或无尿,应即停药。小儿进行此项疗法,最好先用小量,即以0.2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内徐缓地滴入静脉,如4小时内无不良反应,再用上述剂量注射。慢性中毒可用肌注方法。此药在胃肠道很少吸收,且可和铅络合成依地酸二钠铅被吸收到体内,增加铅的毒害,故不宜口服。国产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治疗铅中毒的效果不亚于依地酸盐,用量及用法见锑中毒节。重症病儿或当血铅值超过4.83μmol/l(100μg/dl)时,可用联合疗法。药物剂量和用法如下:先用二巯基丙醇(bal),每次4mg/kg,每4小时1次,肌注;同时或稍后用依地酸二钠钙,每次12.5mg/kg(最大剂量每日75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上述二药在不同部位肌注)。能口服的病儿尽快口服青酶胺,每日20~25mg/kg,分4次口服、最大日用量1g,用药前应作青霉素试验。联合治疗3~5天,血铅浓度降至正常,停用2天后再用下一个疗程。在重复疗程中,每日用量应酌减少(依地酸二钠钙每日50mg/kg,二巯基丙醇为每日15mg/kg)。以上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均须注意其副作用,如病儿出现无尿,立即停用依地酸二钠钙。在用二巯基丙醇的过程中,勿同时应用铁剂。无尿4小时以上者应同时作血液透析。病儿血铅值在3.84~4.83μmol/l(80~100μg/dl)时,依地酸二钠钙和二巯基丙醇应用2天,而后口服青酶胺5天。若肠道中无铅,可单用依地酸二钠钙5天或用二巯基丙醇加依地酸二钠钙3天。血铅值在2.88~3.84μmol/l(60~80μg/dl)之间者,可用短期依地酸二钠钙或较长期青酶胺治疗。血铅值<2.88μmol/l(60μg/dl)的病儿,除有其他铅中毒症状外,一般不需作驱铅治疗。此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促排灵,cana3dtpa)排铅效果亦好,可酌情应用。每次用量为15~30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配成0.2%~0.5%溶液,静脉滴注,用3日停3日为一疗程。在急性中毒时,也可应用枸橼酸钠,使与铅化合成构橼酸铅,虽可溶于血内,但因不易游离,故无毒性作用,能由尿排出而不致中毒。每日剂量为3~8g(成人量),分数次口服,必要时可用2.5%溶液作静脉注射。
3.治疗急性腹痛
如腹痛剧烈,可选用阿托品、654-2、维生素k等以解除肠道痉挛,并可由静脉徐缓地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除减轻腹绞痛以外,并促使铅在骨骼内沉着,减低血铅浓度。必要时服用复方樟脑酊,较大儿童可皮下注射少量吗啡。
4.治疗急性脑症状
一般选用安定、副醛、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控制惊厥。为了降低颅内压,可由静脉输注50%葡萄糖或20%甘露醇等以减轻脑水肿。液体摄入量以能供应其基础需要量为度,一般每日需40~60ml/kg(相当于800~1200ml/m2),同时调整电解质的失衡。如有呕吐、惊厥、发热等,并需补充其最低的估计损失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