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氰酸甲酯

  品名

  异氰酸甲酯;甲基异氰酸酯;methylisocyanate;isocyanatomethane;mic;cas:624-83-9

  理化性质

  无色清亮液体,有强刺激性。分子式c2-h3-n-o。分子量57.06。相对密度0.9599(20/20℃)。沸点39.1℃。闪点<-15℃(闭杯)。自燃点534℃。蒸气密度1.42。蒸气压46.39kpa(348mmhg20℃)。15℃时水中溶解度1%;20℃时,6.7%。除不锈钢、镍、玻璃、陶瓷外其他材料与其接触均有被腐蚀危险。尤其不能使用铁、钢、锌、锡、铜或其合金作为盛装容器。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胺、水、醇、酸、碱发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在过量水存在时,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二甲基脲,在过量mic时则形成1,3,5-三甲基缩二脲。这二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纯物在有触媒存在条件下,发生自聚反应并放出热能。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燃烧时释出mic蒸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氰化氢。高温(350~540℃)下裂解可形成氰化氢。遇热分解放出氮氧化物烟气。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由于mic在水中易分解,故进入血流的可能性很小。

  毒理学简介

  本品属剧毒类。人体于0.89mg/m^3下,吸入1~5分钟,4名受试者均无反应;4.46mg/m^3时有3名流泪及鼻刺激;随着浓度的增加,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渐明显;46.83mg/m^3时受试者感到刺激性不能忍耐。

  临床表现

  对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低浓度引起流泪和咳嗽,高浓度可引起眼红肿和化学性灼伤。也能破坏鼻粘膜,使嗅觉丧失,上呼吸道粘膜也可致化学损伤。超过50mg/m^3的浓度,可引起皮肤水肿,组织坏死。对肺的损害:浓度超过50mg/m3时,还可导致化学性与肺水肿,甚至引起ards。未死者常伴继发感染致呼吸窨迫,肺功能受损,日久尚可形成肺纤维化。浓度很高时,也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此外,尚可引起呼吸道反应,加重呼吸困难和肺水肿。远期影响目前尚难确知。对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受害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处理

  迅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严密观察。必要时供氧。眼及皮肤污染迅速用流水冲洗。给予对症和支持疗法。如用弱碱液局部雾化吸入,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印度有人用一种名为lasix的抗水肿药物,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