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 慎防“黑心粽”致肾衰竭

  鲜绿色粽子

  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粽子、粽叶的颜色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看起来比较漂亮的鲜绿色,一种则是发暗发干的黄褐色。如果你认为“鲜绿”的粽叶更新鲜,甚至才是“绿色食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质上,经过专家鉴定,那些看似鲜绿的粽叶几乎都是经过化学漂染的,是地地道道的有害食品。

  业内人士透露

  利用工业硫酸铜把黄褐色的粽叶重新变成绿色

  近日,湖北一常年供应粽叶的业内人士紧急约见《中国食品报》记者,称市场上凡是颜色青绿的粽叶基本都是通过添加硫酸铜、氯化铜、工业碱等工业化工原料回染制成,食用此种粽叶包装的粽子产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称,新鲜粽叶能够呈现青绿色是因为其本身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粽叶离开母体以后,细胞就会死亡,叶绿素就会分解成其他的物质,叶子的绿色也会失去,变成一种又黄又暗的颜色,这是植物叶绿素失去后的真实颜色。

  由于采摘粽叶通常都是每年的7-10月,而粽子热销期都在五六月份。所以每年销售粽子时,用的都是前一年保存下来的粽叶。要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把新鲜的绿色保存下来,目前还没有什么正规技术能够做到。

  然而部分粽子经营者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谋得更大利益,粽叶供应厂商便迎合粽子生产厂家的需求,采用化学手段——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失去绿色的原色粽叶重新返青,这种粽叶被称为“返青粽叶”。“其实,这是铜元素附着在粽叶上造成的现象。”业内人士总结说。

  记者调查

  自由市场有返青粽叶在售

  在自由市场,记者看到那里卖的粽叶几乎都是绿的,打捆的,还湿漉漉的,就像刚从地里割下来的似的。包出来的粽子也都是绿的。

  而在管庄一个农贸市场里,记者同样看到了一家临时卖粽子的小店把整捆绿色粽叶浸湿了卖。记者上前询问:“这粽叶看起来怎么这么绿?”“这还绿啊。”摊主略微不自然地否认到。“多新鲜呐,买一捆回去包吧,保准好吃。”见一位女士过来询问粽叶价格,摊主立刻撇下记者,转身热情的招呼起生意来。

  同样在这个市场,记者看见另一家卖粽叶的摊位里摆放的粽叶发干发黄,看起来很旧的样子,卖相不好,但记者拿起来闻了一下,有股粽叶的自然清香。然而,记者观察了好一会儿也没见有人来这个摊位买粽叶。相反,刚才那家小店早已做成了几笔买卖。

  食用危害

  长期食用由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严重可导致肾衰

  粽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每逢端午都是销售高峰。而“返青粽叶”包制的粽子和传统风干粽叶包制的粽子相比,颜色嫩绿鲜亮,外观漂亮诱人,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更容易误导消费者的选择。

  那么食用“返青粽叶”包制的粽子究竟对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程劲松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不允许在食品及食品内包装生产中添加和使用工业化工原料。用工业化工原料硫酸铜和氯化铜染制的粽叶包装粽子,很容易使该类物质渗透到粽子产品中去,对身体造成危害。”

  “不仅工业化工原料,即使是食品添加剂,只要未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996)》就都属非法。”程劲松表示。

  “硫酸铜作为消毒剂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例如我们的游泳池就是用硫酸铜消毒的,所以才会看起来是蓝绿色。铜离子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只要残留量不超标,对人体是不会造成危害的。”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杨晓达对记者解释道,“与纯硫酸铜不同,工业用硫酸铜原料中含有砷、铅、汞等重金属元素,食用后会导致溶血和肾脏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