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诊断
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又可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类。本病常在寒冷季节发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0%,吸烟者、北方地区及大气污染严重等可提高发病率。病因常分为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或非感染因素,如理化刺激、过敏反应等。发病前多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以咳、痰、喘为主,急性期常有发热,属中医咳嗽范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一般呈自限性,对症处理后可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进入临床缓解期。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如病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而危生命。
【诊断依据】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萝延弓I;扫太底 常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奴卡菌感染有所增加。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常见的致敏源,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或因对细菌蛋白质过敏,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反应。
(1)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体温38℃左右,多于3-5日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黏液性痰,随后可转为黏液脓性或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见痰中带血。咳嗽、咳痰可持续2-3周才消失。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
(2)肺部体征不多,呼吸音常正常,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哕音。哕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外周血中自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5)病变多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日消退,咳嗽症状延续时间可稍长。
(6)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结核及肺癌等。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较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受凉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自然缓解。
(l)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
①单纯型:轻者有咳嗽,少量黏痰,常发生于冬季;重者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尤以早晨起床后明显,有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
②喘息型:除上述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症状。
(2)查体:早期可无任何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哕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哕音的多寡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3)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增高,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痰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等。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喘息型者常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5)肺功能检查:早期常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量—容量曲线在50%和25%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它比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更为敏感;闭合容量可增加。发展到气道狭窄或有阻塞时,就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表现,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70%),最大通气量减少(<预计值的80%);最大流量—容量曲线减低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