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还会得乙肝吗?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急慢性肝病和原发性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广大市民卫生意识的加强,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其主要原因如下:

  1.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大约为90%

  我国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已经有10年以上,实践证明乙肝疫苗接种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在高危人群的免疫保护方面意义更大。目前采用0、1、6月方案在人群中广泛接种,90%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然而仍有5~10%的接种者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低,达不到保护性作用,因此,并不是所有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都能有效预防hbv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2.hbv“化妆”后影响疫苗的保护性

  hbv分6个基因型,接种一种型别的乙肝疫苗就会产生针对此型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另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免疫力、抗病毒药物等,hbv为了逃避清除而“改头换面”——采取“化妆”策略(变异),使机体已经产生的抗hbs抗体不能识别“化妆”后的乙肝病毒,与变异株hbsag的结合力下降,不能发挥抗hbs的保护性作用而感染hbv。

  所以,接种全程乙肝疫苗后要定时检测抗hbs滴度,如果滴度不高或呈阴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以免感染hbv。

  3.乙肝疫苗接种不能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抗hbs)的原因

  首先要看疫苗的种类和质量,接种的部位和途径,接种的程序和剂量等是否正确,因为上述因素直接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其次是个体因素,吸烟和饮酒可能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识别能力降低,因而有吸烟、饮酒嗜好及年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能力较无此嗜好和年幼者弱。体重指数、精神压力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的应答,若伴有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hcv、hi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免疫应答率就会明显增加。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有些特定基因型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出现保护性抗体,可见遗传基因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的有或无。另外,有研究证明宫内感染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胎儿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其免疫识别能力和免疫清除能力均低下,接触hbv抗原后出现免疫耐受,不能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不能清除hbv和产生有效的抗体成分,胎儿出生时体内就已经存在hbv感染,所以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不能产生抗hbs。

  临床工作中遇到经过多次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后均不能产生抗hbs的年幼儿童,要考虑是否已经存在hbv感染,及时检查乙肝标志物。当然最好是在免疫注射前先查乙肝标志物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在全程免疫后还应复查是否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这样会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