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森中醫現代化倡導者

  頭。一代應當超過一代,鄧鐵濤超過了前輩,而他要求後輩的則是必須超過他,怪不得他是那麼耐心地培養著他的一些接班人。

  鄧老在晚年的又一個重要貢獻是同劉頌豪院士合作,共同創立了光子中醫學。鄧鐵濤從來反對把中醫和新技術對立起來。相反地他素來認為,越新的技術越能闡明中醫的學說並有助於發展中醫學。在他看來,在飛速發展的微電子時代,只要我們努力奮鬥,中醫必將飛躍發展。鄧老認為,「中醫之振興有賴於新技術革命,而中醫之飛躍發展,又將推動新技術革命的進一步深化,這就是中醫與新技術發展的辯證法。」正是由於鄧鐵濤把新技術的發展視為中醫學發展的一種動力,所以從青年時代他就刻苦鑽研新技術的成就,博覽群書,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還不倦地繼續汲取外國文化的營養,他的這種博採眾長的寬闊胸懷促使他越活越年輕,其思想之敏銳同他九十多歲的高齡全然不相稱。前幾年我和他幾乎同時發生了腦血管意外,而他年長我十三歲,可他的健康恢復得比我還要快,我想除了他善於保健外,持續地科學用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腦子是越用越靈活的,正是這種不斷探索的精神不僅給他帶來了敏銳的思維,還使他青春常在。他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的人。劉頌豪和他共同建立的光子中醫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光子學的理論和技術對中醫的診斷、治療甚至康復進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門新學科,這樣一種特殊的結合不僅對中醫現代化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就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曾不止一次參觀過設在華南師大內的光子中醫學研究中心,目擊它的快速成長,做為建立光子中醫學的早期支持者之一,我又怎能不去分享劉頌豪和鄧老成功的喜悅呢?

  

  這裡我還想特別就醫德問題再談一點想法。在今日之中國,當我們以超過西方的發展速度而迅猛前進並取得卓越成就的時候,我們也不可忽視道德水平下滑的問題,而這在醫學界亦不乏表現,醫療工作中的紅包現象屢見不鮮亦屢禁不止便是一個說明。可見救死扶傷的醫德受到了挑戰。作為中央衛生部評定的國醫大師,鄧老素來不僅重視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同樣高度重視醫德。他認為要做一個好醫生,首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有道德的人。在他看來,有無醫德是能否成為良醫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他自己本身就在醫德方面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並帶動了他身邊所有的人都以醫德為重,把解除病人的痛苦看得高於一切。他時時事事對病人表現出的極大的熱忱和關注,為後輩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即使在國外訪問時,他仍念念不忘醫院裡的病人,還打越洋電話詢問病人的狀況,並根據病人病情的發展做出新的醫囑,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平民病號,他更解私囊以相助。鄧老對待病人的無私關注,令他的學生深深感動,並把他的行醫視為自己的表率。他有一位研究生邱仕君,也早已成為教授,對鄧鐵濤的為人、為醫有一段感人的描述。她說:「鄧老像一本書,越讀越有味。中醫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振興中醫死不瞑目。他為中醫、為學校、為學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為個人的事就很少開口……他對個人事看得很輕,面對公家的事則看得很重、要求很嚴,這跟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關,正因為不去索取才成就了他的大師風範。鄧鐵濤的子女、學生也不去索取,也自律。」鄧鐵濤的處世告訴人們,一個好的醫生必須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也是醫德的集中表現,鄧老的身教和言教都為醫生們樹立了榜樣,並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怪不得他周圍的子弟和學生,不少人都成了「德藝雙馨」的接班人。

  頭。一代應當超過一代,鄧鐵濤超過了前輩,而他要求後輩的則是必須超過他,怪不得他是那麼耐心地培養著他的一些接班人。

  鄧老在晚年的又一個重要貢獻是同劉頌豪院士合作,共同創立了光子中醫學。鄧鐵濤從來反對把中醫和新技術對立起來。相反地他素來認為,越新的技術越能闡明中醫的學說並有助於發展中醫學。在他看來,在飛速發展的微電子時代,只要我們努力奮鬥,中醫必將飛躍發展。鄧老認為,「中醫之振興有賴於新技術革命,而中醫之飛躍發展,又將推動新技術革命的進一步深化,這就是中醫與新技術發展的辯證法。」正是由於鄧鐵濤把新技術的發展視為中醫學發展的一種動力,所以從青年時代他就刻苦鑽研新技術的成就,博覽群書,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還不倦地繼續汲取外國文化的營養,他的這種博採眾長的寬闊胸懷促使他越活越年輕,其思想之敏銳同他九十多歲的高齡全然不相稱。前幾年我和他幾乎同時發生了腦血管意外,而他年長我十三歲,可他的健康恢復得比我還要快,我想除了他善於保健外,持續地科學用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腦子是越用越靈活的,正是這種不斷探索的精神不僅給他帶來了敏銳的思維,還使他青春常在。他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的人。劉頌豪和他共同建立的光子中醫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光子學的理論和技術對中醫的診斷、治療甚至康復進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門新學科,這樣一種特殊的結合不僅對中醫現代化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就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曾不止一次參觀過設在華南師大內的光子中醫學研究中心,目擊它的快速成長,做為建立光子中醫學的早期支持者之一,我又怎能不去分享劉頌豪和鄧老成功的喜悅呢?

  

  這裡我還想特別就醫德問題再談一點想法。在今日之中國,當我們以超過西方的發展速度而迅猛前進並取得卓越成就的時候,我們也不可忽視道德水平下滑的問題,而這在醫學界亦不乏表現,醫療工作中的紅包現象屢見不鮮亦屢禁不止便是一個說明。可見救死扶傷的醫德受到了挑戰。作為中央衛生部評定的國醫大師,鄧老素來不僅重視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同樣高度重視醫德。他認為要做一個好醫生,首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有道德的人。在他看來,有無醫德是能否成為良醫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他自己本身就在醫德方面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並帶動了他身邊所有的人都以醫德為重,把解除病人的痛苦看得高於一切。他時時事事對病人表現出的極大的熱忱和關注,為後輩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即使在國外訪問時,他仍念念不忘醫院裡的病人,還打越洋電話詢問病人的狀況,並根據病人病情的發展做出新的醫囑,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平民病號,他更解私囊以相助。鄧老對待病人的無私關注,令他的學生深深感動,並把他的行醫視為自己的表率。他有一位研究生邱仕君,也早已成為教授,對鄧鐵濤的為人、為醫有一段感人的描述。她說:「鄧老像一本書,越讀越有味。中醫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振興中醫死不瞑目。他為中醫、為學校、為學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為個人的事就很少開口……他對個人事看得很輕,面對公家的事則看得很重、要求很嚴,這跟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關,正因為不去索取才成就了他的大師風範。鄧鐵濤的子女、學生也不去索取,也自律。」鄧鐵濤的處世告訴人們,一個好的醫生必須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也是醫德的集中表現,鄧老的身教和言教都為醫生們樹立了榜樣,並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怪不得他周圍的子弟和學生,不少人都成了「德藝雙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