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故事---铜皮铁骨狮子头
中药三七,又名田三七、参三七。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果子呈扁球形,生于山坡丛林之中,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本品的特征可用“乳包、钉头、铜皮、铁骨、菊花心”十一个字概括。“乳包”是指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物;“钉头”是底部切断支根的痕迹;“铜皮”是指灰黄色的外皮;“铁骨”是指质地坚硬难折断;而“菊花”是形容断面的放射纹理。具此五个特点者即为三七正品。铜皮是指颜色,铁骨是:你敲击三七这个药材在地面或桌上,发出的音质就和金属铁器一样,狮子头是指三七表面的形状突起。
中药三七,又名田三七、参三七。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果子呈扁球形,生于山坡丛林之中,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三七的块根入药,治疗各种出血、瘀血和跌打损伤等。据研究,三七含有多种皂甙、丰富的铁质、钙质、蛋白质和糖类,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小板的作用,能像漆那样把伤口粘合起来,所以又叫山漆;因为它对各种出血证有止血功能,又叫它血见愁。
三七的传说
在中药宝库里,有一种奇药,也叫神药,民间叫它“止血金不换”,可用于“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外用善治金疮,如伤口流血不止,敷上它,立能止血愈合。内伤如脏腑经络出血,服用它,奏效尤捷。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三七是少不了的主要成份。
三七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呢。
三七,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三七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的。有一天,三七仙子在地里劳动,突然有一只凶猛的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救了三七仙子。卡相家很穷,他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三七仙子为报卡相的救命之恩,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象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用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如其所说,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妈吃了几次这种草药,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们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这样神奇。三七仙子笑盈盈地指著一株三七说:“你们数数看,它叶有多少,枝有几枝?”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这名字从此就流传了下来。
三七还有一个关于“天目三七”的故事也颇有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采药老人到天目山采集药材,路上碰到一个放牛娃背著一捆药草下山。采药老人问他:“小牧童,你背的是什么药草?”牧童回答说:“这是医伤接骨的宝草。我弟弟的断腿就是这种草敷好的。”老人一听,很是惊奇,问他叫什么名字,怎样发现这宝草的?放牛娃于是放下草药,把发现宝草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老人——
我是三月七日生,妈妈叫我“三七”。因为家里很穷,我放牛过日子。有一年秋天,我看见一群猴子,抓住两棵大柳树中间的紫藤荡秋千玩耍,把田里的菜都糟蹋了。我便拿起柴刀,向猴群掷去,正巧把一根紫藤砍断了。可是过了几天,只见这群猴子又在抓住紫藤荡秋千。我很奇怪,我明明将这根紫藤砍断了呀,它是怎么又接起来的呢?为了弄清这个谜,我随手又是一刀,把这根紫藤再次砍断。然后我每天躲在暗处细细观察。有一天,猴群又来了,一只老猴子东观西望,见四处无人,立即挖来几棵野草,把野草根部土褐色的块根,放在嘴里嚼烂,敷到紫藤的断处,把断藤接上。一只小猴子又拔来一些杂草,就像缠绷带似地将断处包扎好。然后这群猴子连蹦带跳地离去了。
猴群离开后,我来到接藤处细看,用手拉拉藤,很结实,好像没有断过一样。我捡起地上的药草,高兴极了。我想,这种草能不能接人的断骨呢?我就拔了许多这种草,回家后也把块根捣烂,敷在我弟弟已经折断的腿骨上,再用布包扎好。不久,弟弟的断骨完全接好了,跟好人一样,能跑能跳。
采药老人听完后,高兴地说:“小牧童,你发现了宝草,真不简单。”后来,老人也用这种药草治好了许多跌打损伤、骨折、流血不止的病人。为了感谢三七的发现,采药老人就把它叫做“天目三七”。
三七在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亦有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三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