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起因

  问题:

  请问什么是麻风病?它的起因是什么?它是传染病吗?它会遗传吗?

  答复1: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73年,挪威人汉森(1841~1912)发现麻风病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在1931年马尼拉国际麻风会议上被命名为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菌),因此麻风病也称为汉森(Hansen)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997年全球约有115万麻风病患者,16个主要麻风病流行国家的登记病例数占全球麻风病例数的90%。我国麻风病主要分布在南方,1996年新发现患者和现在正在患病者约60%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体温度较低的手、足、面部等皮肤和周围神经,然后慢慢侵入深部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为感觉功能的丧失,神经粗大,严重者引起四肢变形。但是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存活率非常低。而且约有99%的人对麻风杆菌有特殊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又因麻风病人在首次接受联合化疗后,可将体内90%以上的麻风杆菌杀灭,使其不具有传染性,所以目前麻风病人已无需隔离治疗。早期发病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与常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从而使麻风病成为可防可治不可怕的一般慢性传染病。

  虽然麻风病经过治疗后不具传染性,但麻风病人及其家人仍遭社会排斥。中外历史上,麻风病往往与“偏见”和“歧视”相伴随。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12年)遗址出土的楔形文字陶土板中,有令麻风病人远离城市的条款。1860年麻风病袭击夏威夷群岛时,为了控制麻风病的蔓延,夏威夷的国王下令所有患者必须集体住在莫落凯麻风岛。病人不得和外界往来,必须在岛上住一辈子,直到病死。晋葛洪《抱朴子》记有:“上党赵瞿,病癞历年垂死,其家弃之,送置山穴中。”因此,隔离成为自古以来对待麻风病人的通行做法。可以说,在医学史上对于传染病研究起源就是从麻风病的防治开始的,传染病人“隔离”和“隔离治疗”的做法也缘于麻风病。福柯认为,中世纪欧洲麻风病的奇异消失是实行隔离,以及在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切断了东方病源的结果。然而,麻风病虽然退隐了,但是,附着在麻风病人的那种可怕形象的社会意义比麻风病本身有着更深远的影响。苏珊·桑太格(Susan Sontag)在《作为隐喻的疾病》中提到,中世纪时,麻风病患者是腐败社会的象征与教诲的启示。任何病只要起因不明、治疗无效,就容易为某种隐喻所覆盖。例如,一些腐败、堕落、污染等社会的反常状态常会与麻风病一词相联结。在彝族社会,麻风病与肺结核、狐臭被视为最严重的疾病。麻风病人走过的路半个月内无人敢走。一旦有人患麻风病,外人就视患者家庭为“不洁家庭”,是“癞子根根”,家人视患者为污秽而将其活埋致死。新中国成立前,麻风病人轻则被赶到山林岩洞栖身,重则被烧死、水淹、活埋。1942年《康导月刊》第三卷第一、二合刊这样记述:“夷人极忌癞疥。因此种病之传染性极大,每一处染病,必杀鸡犬弃道上,见者生畏则四围各地皆禁人往来。家有癞疥者,其家人必打猪羊或牛以饮之,迫其自死,否则以绳缚之掷之岩下或洞中,虽父母兄弟亦之不顾。”

  问题:

  请问什么是麻风病?它的起因是什么?它是传染病吗?它会遗传吗?

  答复1: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73年,挪威人汉森(1841~1912)发现麻风病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在1931年马尼拉国际麻风会议上被命名为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菌),因此麻风病也称为汉森(Hansen)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997年全球约有115万麻风病患者,16个主要麻风病流行国家的登记病例数占全球麻风病例数的90%。我国麻风病主要分布在南方,1996年新发现患者和现在正在患病者约60%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体温度较低的手、足、面部等皮肤和周围神经,然后慢慢侵入深部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为感觉功能的丧失,神经粗大,严重者引起四肢变形。但是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存活率非常低。而且约有99%的人对麻风杆菌有特殊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又因麻风病人在首次接受联合化疗后,可将体内90%以上的麻风杆菌杀灭,使其不具有传染性,所以目前麻风病人已无需隔离治疗。早期发病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与常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从而使麻风病成为可防可治不可怕的一般慢性传染病。

  虽然麻风病经过治疗后不具传染性,但麻风病人及其家人仍遭社会排斥。中外历史上,麻风病往往与“偏见”和“歧视”相伴随。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12年)遗址出土的楔形文字陶土板中,有令麻风病人远离城市的条款。1860年麻风病袭击夏威夷群岛时,为了控制麻风病的蔓延,夏威夷的国王下令所有患者必须集体住在莫落凯麻风岛。病人不得和外界往来,必须在岛上住一辈子,直到病死。晋葛洪《抱朴子》记有:“上党赵瞿,病癞历年垂死,其家弃之,送置山穴中。”因此,隔离成为自古以来对待麻风病人的通行做法。可以说,在医学史上对于传染病研究起源就是从麻风病的防治开始的,传染病人“隔离”和“隔离治疗”的做法也缘于麻风病。福柯认为,中世纪欧洲麻风病的奇异消失是实行隔离,以及在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切断了东方病源的结果。然而,麻风病虽然退隐了,但是,附着在麻风病人的那种可怕形象的社会意义比麻风病本身有着更深远的影响。苏珊·桑太格(Susan Sontag)在《作为隐喻的疾病》中提到,中世纪时,麻风病患者是腐败社会的象征与教诲的启示。任何病只要起因不明、治疗无效,就容易为某种隐喻所覆盖。例如,一些腐败、堕落、污染等社会的反常状态常会与麻风病一词相联结。在彝族社会,麻风病与肺结核、狐臭被视为最严重的疾病。麻风病人走过的路半个月内无人敢走。一旦有人患麻风病,外人就视患者家庭为“不洁家庭”,是“癞子根根”,家人视患者为污秽而将其活埋致死。新中国成立前,麻风病人轻则被赶到山林岩洞栖身,重则被烧死、水淹、活埋。1942年《康导月刊》第三卷第一、二合刊这样记述:“夷人极忌癞疥。因此种病之传染性极大,每一处染病,必杀鸡犬弃道上,见者生畏则四围各地皆禁人往来。家有癞疥者,其家人必打猪羊或牛以饮之,迫其自死,否则以绳缚之掷之岩下或洞中,虽父母兄弟亦之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