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话流脑
“”是流行性脑髓脊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危害性大的特点。多发生于冬春季,四月份达到高峰,五月下旬逐渐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岁~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
脑膜炎双球菌多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的黏膜内。当他们咳嗽、说话、打喷嚏时,病菌即可随唾沫扩散到空气中。健康人一旦吸入这种带菌的空气,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经呼吸道进入血流,而后到达颅内,引起脑膜发生炎症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开始发热,随后头痛,继而发生喷射性呕吐,这三大症状被医学专家称之为流脑警号。部分患儿可出现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抽搐、颈项发硬或强直,乳幼儿还可出现拒乳、哭闹等症状。60%的患儿皮肤出现红色出血点,压之不退色。如果是暴发性流脑,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流脑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流脑发病季节前1~2个月易感人群应接种流脑疫苗,注射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左右。这是预防流脑的一项经济、简便、有效的措施。
搞好卫生。针对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应做到“三晒一开”,即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户换气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
做到“三早一隔离”。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将病人隔离,对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减少串门儿。在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小孩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公共场所去,更不可到病人家串门儿,以减少传染机会。
口服预防药。如果周围发现流脑病人,可用3‰杜灭芬、2%~3%黄连素液滴鼻。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以水煎服当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