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疯牛病

  在上世纪的尾声到本世纪之初,一种可怕的疾病在全球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人们似乎是在梦醒之际才突然感受到了这四伏的危机——。其实,早在1986年,英国人就发现了它的存在,当时,英国的牛群发生了可相互传染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主要是使牛的脑部受损而出现神经功能失调症状,且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神经质,故而称之为疯牛病。

  众矢之的——英国牛

  疯牛病,最早只发生于英国,而至1995年5月止,法国、葡萄牙、爱尔兰、瑞士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发现了疯牛病,尽管发病的牛都是各国本土的牛,但一般认为同从英国进口的牛饲料有关。而在福克兰群岛、阿曼、苏丹、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丹麦等国家则是在其进口的牛中发现了疯牛病。

  疯牛病来势汹汹,大有蔓延全世界的趋势。1996年3月,英国公布了人类致死性海绵状脑病(c—j病)共10例,其中8例已死亡。英国“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seac)专门详细分析、研究了该10例患者的病史、可能病因及遗传因素,均无法解释其如何发生,在目前查不出其他可能病因的情况下,其最大的可能性解释就是这些病人在1989年禁止贩卖牛肉内脏(sbo禁令)以前曾接触过疯牛病有关。

  这一推测很快就轰动了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4月2~3日在日内瓦两次紧急开会讨论该问题,认为英国10个病例为c—j病新变种。而受威胁最大的欧盟国家更是为之震惊,很快就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决定,包括在欧洲禁止英国牛出口,并要求其处死现有牛群以杜绝传染源等。

  这些决定对于养牛业极发达的欧洲国家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首当其冲的英国更是无法承担耗资巨大的“灭牛”工程。为此,欧盟内部产生了极严重的对抗和争端,这喋喋不休的争吵更是搅得人心惶惶,而最令人忧心忡忡和不解的是在科技如此高度发达的当今,许多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为何却控制不了疯牛病?它的元凶究竟是何物?

  元凶非同寻常

  为了缉拿疯牛病的元凶,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然而用通常的方法却未能发现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可能致病原,直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才终于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一种极小且缺乏核酸的蛋白质,也有人称之为朊病毒,该病毒结构极其稳定可谓刀枪不入,能抗高温更不怕冷冻及干燥,不被常规的灭菌消毒技术杀灭,它一旦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就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繁殖并损害脑组织使之发生海绵状病变,而其从感染至发病的潜伏期可达2~8年。试想,这样一种凶残、顽固的病毒怎不令人毛骨耸然?如果人们再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阻止它的发生及形成的恶性循环,他日发生世界性的灾难流行绝非耸人听闻。

  难于预测的癫狂症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疯牛病是由于朊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繁殖引起脑部损害所致,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反应迟钝、智力下降,逐渐发展至痴呆等的器质性精神病的表现,可有攻击性。然而,它不同于其他急性传染病,在极短时间内就可形成广泛流行而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入侵是无声无息的,人们无法知道何时受到了感染,而当出现明显的损害时,它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像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一样,并无特征性的征象可用来帮助诊断。我们如何能判断是疯牛病亦或是其他疾病?更令医学家和科学家们头痛的是,即使已高度怀疑患有疯牛病,也苦于找不到特异性的检查方法而得到生前诊断,最终只能靠病理来证实,至此已是为时晚矣。

  尚难治疗的绝症

  疯牛病难于早期发现,退一步而言,一旦证实发现了疯牛病,我们是否已是胜券在握?情况恰恰相反,对于疯牛病目前尚未找到敏感的治疗药物,已知的办法不能控制病变的发展,而且由于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加之起病隐匿,病程漫长,该何时实施治疗确实无法确定。对于病原体朊病毒,人们更是束手无策,由于其结构极其稳定,常用的化学制剂及高温、冷冻、干燥等方法无法将其杀灭,唯一可以控制其传播的方法就是杀死所有携带者或将其隔离。针对这一突破口,有关国际组织建议:任何动物出现可传染的海绵状脑病的证候,其任何组织不能进入人类或动物的食物链;所有国家均应禁止在牛这类反刍动物的饲料中使用反刍动物的组织或器官。

  哪些牛制品才安全

  疯牛病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牛——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人们恐惧、仇视的对象,对于那些曾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牛制品是否只能忍痛割爱?有关组织对牛的乳汁进行的检查未显示有任何传染性,因此可以说牛乳及乳制品可视为是安全的,即使是在疯牛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也可以放心食用。而对于牛肉及其内脏或许还是小心为妙。

  疯牛病的影响令世人震惊,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中或许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疯牛病是否能最终被消灭,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