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治则思维
1.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一般初期治疗以祛邪为主,中期治疗以调节、疏理为主,后期治疗以补养为主。 ,
2.中医辨证论治,必须注意三个环节和一个目标:三个环节为风、湿、热,根据皮疹及全身症状特点,清热、利湿、祛风各有所重;一个目标是消炎止痒,瘙痒是本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皮损可以使皮肤发痒,由于痒而搔抓又加重皮肤损害,因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止痒,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按照皮损的特点应用不同药物。①皮肤发红、发热、瘙痒、化脓者,用石膏、黄连、荆芥、连翘等;②皮损渗出明显者,用苍术、茯苓等;③落屑、脱皮、皮肤干燥者,用当归、地黄、玉竹、菟丝子等;④皮肤肥厚、苔藓化加白及、伸筋草、透骨草、黄精;⑤色素沉着明显时可酌加白及、白芍、白薇、白僵蚕等;⑥瘙痒明显可加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等。
4.引经药使用。除根据辨证分型治疗外,皮损局限化时,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颜面部:黄芩、野菊花;腰背部:桑寄生、杜仲、续断;胸背部:柴胡、茵陈;下肢:牛膝、木瓜;上肢:桑枝、姜黄;头部:升麻、羌活、白芷、桑白皮;眼周:谷精草;耳部:柴胡、黄芪等。
5.异位性皮炎患儿常伴发育迟缓,酌情使用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黄芪、当归、益智仁等补益肾气的药物,促进生长、增强体质,并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6.小儿稚阴稚阳、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健脾尤为重要,遣方用药时常加苍术、白术、党参等健脾之品;另外,小儿脏器柔弱,必须用药轻灵,多选用甘、淡药物,处方药味不宜过多、分量宜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