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治疗心包疾病

  心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脏器,一但心脏的功能活动或实质结构出现了异常,就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并可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也要让家人承受烦恼和负担,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脏病起今为止仍是危协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因此,尽早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我们战胜心脏病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临症治疗中有些器官组织的病症,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位于心脏部位,但从现在医学的解剖位置来断定真正的病变即不是心肌及其内部结构本身,也不是给其供血的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其真正原因是心包的病症造成的。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等不适,并可向背部及左肩放射,极易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混淆,在治疗中采用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常起不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由于找不到明确的患病部位,不能明确诊断常使病人感到非常紧张

  心包病症的心理规律

  在工作中我也曾经常遇到这样一些病人,在排除心绞痛等原因后这种情况通常是心包病症的反应,在临床中常易被误诊,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大家参考。一天有一个老学员找我咨询,说她近日来常感前胸、后背闷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她怀疑自己犯了心绞痛,但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物药物后无明显的效果。而且半个月前单位给老干部体检并没有发现她有冠心病。于是她找到我,请我帮她查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她的这些不适反应。

  我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规律帮她查找,发现她的真正病位不是在心肌和心血管而是在心包。现代解剖知识使我们知道,心包分为内层的浆膜心包和外围的纤维心包两层。其中浆膜心包的生理功能是防止心肌和周围组织发生磨擦的作用,而纤维心包对心脏起保护的作用。按照传统中医取象比类的规律,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功能与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定位的功用是一致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因此,浆膜心包对应的心理定位应是磨擦,与磨擦所产生的不平心理就可对浆膜心包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和保护有关的心情波动就可伤及纤维心包。您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反思一下最近几天有没有与上述情况有关的,让您的心里不能平静的事。她说:“要不是您提醒我都忘了,我们街道社区为了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组织了一个合唱队,大家在一起每周按时活动,唱唱歌,唠唠家长,很开心。前些天组织活动的人因老家有事,请了几天假,回家了,大家就临时推荐了另一个年龄稍轻的人来管理,可合唱队中有的人不服从她,说她歌唱的不好,没有组织能力,其实大家出来唱歌无非是散散心,锻炼一下身体,活跃生活,加强团结,把它当作一个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反而为此闹别扭,伤和气,生了一肚子气,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她们俩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怕她们为了这点小事闹矛盾,有磨擦,以后不好相处,可又不知怎么劝说她们。”我告诉她:“就是您这种认为会闹磨擦的心理导致了您心包部位患病,而怕的心情反应到身体上就是疼的感觉,也就是您这次病症的心理原因所在,回去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把这件事想开。其实大家一起出来活动活动,原本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歌唱的好不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原则问题,出来活动是为了寻开心,重在参予,主要目的还不是为了使自己高兴,她们俩闹点小矛盾,有些磨擦也只一时的冲动,您说几句劝劝就行了,过后等她们各自冷静下来,您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协调一下,大家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愿为这点小事把关系弄僵,让她们彼此有个台阶下就行了,您要是还为这事担心、紧张就会加重您心包的症状,就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了。”我说完后她考虑了一会对我说:“王老师,听了您这么一说,现在我的前胸后背疼的症状真的减轻多了,以前我还真没有从这方面考虑过。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这件事从始止终都与我本人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他们俩人之间的磨擦和矛盾,况且我与这两个人都是好邻居,并没有薄厚之分,非要偏坦着谁,真的希望他们都好,可为什么会让我得病呢?”

  在心平健康学心理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规律中,能够引发你得病的心理不光是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引起的心不平才让你得病,同时还包括,自己对他人,他人对他人的事,凡是能引起你心不平的均可使你得病。总之不论事情本身与你是否有关,也不论事情大小,只要能引起你心不平,就是使你致病的心理原因。

  其实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比如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当某部影视剧中演到一对夫妻因某些误会或其他原因,感情出现了磨擦,你跟着剧情着急、替他们担心等等这种为磨擦而产生的心情,都可对你的心包部位造成不良影响,至于出现什么症状是与你对这种磨擦产生的心情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保持心平,辩证的看待问题,这样就能使自己少着很多急、少得很多病。

  心平健康学对疾病的分类

  这个学员在经过我的提示后,病症很快得到了缓解,这主要是由于她的致病心理比较单一。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体系中,疾病的成因有三大类。

  第一种是事物病。也就是某人平时办事较为适度,平日心态较平和,只是因某件具体的事想不开造成的疾病,这类病较容易调节,只要用平静的心态回想该事,便可清除不良心理,从而祛除疾病。前边讲到的那位老同志就属于这类情况,所以调整起来见效较快。

  第二种是观点病。某人在处理事物时,就事论事只看到自己半边理。总认为自己对,因而看不惯别人,与别人较劲,不能辩证全面的看问题,导致自己得病,是自我偏激的观点态度所致,这种情况要从自我找原因方可解决问题,只有思维观点转变了,才可祛除身体疾病。

  第三种是状态病。患者某种偏激的性格长期作用于他的思想、行为,使其一直处于某种状态之中以致患病。这里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心理状态是指患者长期处在一种自我认为正确的状态里而不能自知,是一种不自然、不正常的状态。

  行为状态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长期处于某种习惯性的状态,自己不易察觉。所以患状态病的人,首先要发现自己不自然的状态。等你改变了状态,转变了不正确的思维观念,把想不开的事想开,病就可以治好。这种情况致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常常为教育孩子,甚至洗衣做饭等鸡毛蒜皮的事吵架,这其实也是在闹磨擦,只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没有把它当回事,孰不知日久天长,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会对身体的相应脏器(即心包)造成损害。所以说,我们要经常的反思自己,使自己能时常保持心态平和。反思时要审视、发现、领悟发生在社会、单位、家庭的能让自己心生不平的事情。反思时不是站在个人得失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对错,而是站在自然的角度,理解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与自己的种种不平心理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自己偏激的观念。这一改变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心身健康。人本质的转变就是命运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