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疾病之月经不调

  根据女子生理发育和衰老的规律,到了14岁左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就按时来潮,一直到49岁左右,冲任虚衰.天癸枯竭,月经就不再来潮。这说明妇女在一定的年龄内,除生理上的特殊情况(妊娠和哺乳期)外,都有月经。正常的月经,每月一次,经常不变,所以称为“月经”。月经周期是有一定的,一般为28天(有的稍有出入)。如在22天以后,34天以内按期来潮,经常如此,并无其他的特殊感觉,亦属正常月经。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或有特殊不适,那就是异常了。异常的月经,有生理特殊和病理变化两种。如古书中载有两月一行的叫“并月”,三月一行的称“居经”,一年一行的为“避年”,还有终身不来月经而能受孕的叫“暗经”,受孕后仍按月行经的叫“激经”,这些都属于生理上的特殊现象,不是月经病。如果经期超前退后,多过少,以及经行腹痛,经闭不行,崩中漏下等,均属于病理变化的月经异常,也就是月经疾病。

  月经不调

  正常的月经周期,大约28天,也就是一月一次。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等发生异常的现象。表现在临床症状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和倒经等类类型。一般中医书籍多以先期为热,后期为寒,过多为有余,过少为不足。其实先期亦有属寒的,后期也有属热的,过多也有属虚的,过少也有属实的。必须结合全身症状,以及月经的色、质、量等仔细分辨,切忌偏执一见,贻误病机。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岂可便断为寒。必须察其兼症,如果脉数内热,唇焦口燥,畏热喜凉,斯为有热;如果脉迟腹冷,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斯为有寒…再问其经来血多色鲜者,血有余也,血少色淡者,血不足也。”这简要地说明了不能单凭经期的先后、血量的多少分别寒热虚实,还必须结合全身症状,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月经不调,应以调经为主,施治的方法,则因证而异。肖慎斋《女科经纶》说:“妇人有先病而后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这就提出了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分清经痛和他病、先病和后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