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肺吸虫病

《病理学》在线阅读中医综合书籍在线阅读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主要是肺吸虫虫体(童虫及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近年来对肺吸虫的研究获得较大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亚种。在我国除东北和浙江老疫区外,还发现安徽、江苏以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及河南等省的新流行区。前者以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感染为主;后者以斯氏肺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感染为主。亚洲各国如朝鲜、日本及菲律宾等也有本病流行。

【病因及感染途径】

肺吸虫各虫种的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关系基本相同。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如猫、犬、猪、虎、豹等的肺内,也可寄生于肺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卫氏肺吸虫虫体大小约为9×5×3mm,呈扁平卵圆形,具有较强的收缩运动能力。虫卵主要随痰咳出,以后在水内孵化成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过胞蚴、雷蚴等发育阶段最后成为尾蚴。尾蚴进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石蟹或?|蛄的体内发育成为囊蚴。人若进食含有此种囊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或?|蛄时,囊蚴随之进入消化道,经消化液作用脱囊成为童虫。童虫的活动能力很强,加上所分泌的酶的作用,可穿过肠壁到腹腔浆膜表面匍匐游行,其中多数童虫沿肝表面向上移行,直接贯穿膈而达胸腔,进而侵入肺内并发育为成虫。少数童虫停留于腹腔内,继续发育,并穿入肝脏浅层或大网膜成为成虫。偶尔可沿纵隔内大血管根部及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向上移行,经破裂孔而侵入颅中凹,再经颞叶、枕叶的底部侵入脑组织。虫体侵入器官或组织后除引起该处病变外,还可以继续穿行到其他部位,引起病变。一般从囊蚴进入体内到在肺内成熟产卵,约需2~3个月。在虫在宿主体内一般可活5~6年。

【病变】

肺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由虫体(童虫及成虫)引起。虫体在组织内游走或定居,对局部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肺吸虫卵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毛蚴,不分泌可溶性抗原,因此与血吸虫卵所致的病变不同,仅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

【基本病变】

(1)浆膜炎:虫体在体腔内移行和寄生时,在早期引起纤维素性或浆液纤维素性腹膜炎或胸膜炎,渗出液内可找到虫卵,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日久后可因纤维化引起腹腔内器官间粘连、胸膜粘连甚至胸腔闭锁。

(2)组织破坏及窦道形成:虫体在组织中穿行时引起坏死及出血,形成迂?的窟穴状病灶或窦道(图19-14),其中可见虫卵,周围有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后可发展为纤维化。

肺吸虫病的窦道

图19-14 肺吸虫病的窦道

在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基础上,有坏死腔穴和窦道形成,虫体已移行他处

(3)虫囊肿形成:童虫或成虫在器官内定居时,最初引起组织坏死及出血,继而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其中除嗜酸性粒细胞外,还有多量中性粒细胞而形成脓肿。随后脓肿周围有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包绕,形成囊肿。囊内可含有虫体、虫卵及Charcot-Leyden结晶,囊内容物为棕色粘稠液体。进入囊壁内和周围组织的虫卵,可形成异物肉芽肿。由于虫体有游走习性,故可离开原囊肿,在其附近继续破坏组织,形成新囊肿。囊肿间常以窦道互相沟通,形成多房性囊肿。囊肿内成虫如迁移或死亡、溶解后,囊内容物可被逐渐吸收,囊肿为肉芽组织所充填,最后形成瘢痕。

【各器官的病变】

(1)肺:胸膜广泛粘连,在增厚的胸膜和肺内有新旧不一、散在或群集的虫囊肿,囊肿大小不等,囊内可找到虫体和虫卵(图19-15)。肺的虫囊肿常侵犯支气管壁,使之与囊肿相通。临床上患者每因上述病变而有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烂桃样血痰。痰中可查见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结晶。囊肿及其周围肺组织可继发细菌感染,有时可并发气胸脓胸甚至血胸。慢性病例有明显的肺纤维化

实验性狗肺吸虫囊肿之剖面

图19-15 实验性狗肺吸虫囊肿之剖面

囊内可见两条肺吸虫

(2)腹腔:腹腔器官间往往有广泛粘连。在大网膜、肠系膜和大、小肠表面,甚至肝表面,可见分散或成群的虫囊肿。囊肿多者可形成肿块。

(3)脑:脑的受累以儿童及青年较多。病变多见于大脑颞叶及枕叶,侵犯小脑者少见。由于脑组织柔软,虫体易于移行,故可侵入内囊、基底节、顶叶、额叶、脑室及对侧大脑。虫体穿过脑室时,常可在脑脊液内查见虫卵。脑的肺吸虫病病变与肺部所见大致相同,虫囊肿周围组织可有出血、软化及胶质细胞增生。

(4)皮下结节:系成虫从腹腔穿入软组织所致,比较少见,约见于10%的病例。皮下结节可呈游走性(因虫体移行所致),并主要分布于腹、背、臀、阴囊及大腿等处,由虫囊肿构成,大小约为1.5~2.5cm,可成群、成串出现,如穿通皮肤则可形成溃疡

(5)其他器官:腹腔内的虫体如穿行到腹膜后组织,可累及肾周脂肪组织、肾、肾上腺、腰大肌等。虫体如穿入背部深层肌肉,甚至穿过胸椎间孔(大多在第10胸椎水平上下)而进入硬脊膜腔,可在该处形成虫囊肿而压迫脊髓。虫体如穿过腹股沟内环,可引起精索和阴囊受累。此外,眼窝、眼睑、心包等处亦有受累的报告。

近年来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发现一种肺吸虫病,大多认为系斯氏肺吸虫所致,但亦有认为是由一种新型肺吸虫——四川肺吸虫引起者。与卫氏肺吸虫不同,人体不是它的适宜宿主,虫体侵入人体后不易发育为成虫和产卵,故组织中所见多为童虫。它引起的全身和局部过敏反应均较强烈,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局部组织炎症反应中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而中性粒细胞较少。肺部损害较轻,而以多发性、游走性皮下结节为多见。主要分布于胸、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结节内没有虫卵,也很难查见虫体偶可见到童虫。由于虫体进入肝的数目较多,而且在肝内寄居的时间较长,因而可引起明显的甚至严重的肝损害。脑内出血并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也较多见。其他如眼眶、心包、胸膜等亦可受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学》.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病理学》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