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1)

  两千多年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体系作为两大学术支柱,共同构筑了中医学的学术主体。正是这两大坚实和独具特色的学术支柱,支撑中医学得以跨越两千年时间、空间的巨大跨度,不但在过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鲜活的实用价值和可待发掘的潜能。作为一门传统科学,能够贯穿古今,常青不衰,可以说,中医学创造了世界文明史和科技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奇迹。中医学的这两大学术支柱,才是中医学的根,中医学的魂,中医学的“神机”所在。这一至尊至贵的家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二十一世纪,古老的中医学可谓机遇与危机同在。中医学能否与时代同步,并走出国门,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大学术支柱的整理、提高、完善和创新。我们必须从中医学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审视和对待这一问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就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框架构建,作一简要论述,与同道共商。第一部分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统一的、随时间推移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是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来认识自然界、生命过程、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处理疾病的诊治和养生等问题的。

  (一)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地一体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的说法,就是以“天地”来泛指整个自然界。所谓“天”,“在天为气”,在此指自然气候,中医学是以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运动变化作为指标来观测气候变化,并以六气的往来多少把一年分为若干季节,如四时、五季、六节等,认为四时、六气之间是一个连续的、不可截然分割的、渐变的整体。所谓“地”,“在地成形”,“在地为化,化生五味”,“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山”。(《素问·五运行大论》)从中可以看出,“地”是指我们生存的地球和它所承载的各种生命,包括人在内。各种生命在地面上共同经历着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过程。上述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也都是一个连续的、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没有生长,就没有收藏。因此,中医学对气候、物化、疾病的观察,不但注重其变化,还要考虑到其他相关的因素、变化的基础和其他条件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所谓“天地一体”是指天之六气的变化带来了地面上生物的相应变化,即“寒暑湿燥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成收藏下应之。”(《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与地是一个整体。

  (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一体

  中医学以人体的功能活动为中心,把人体的形体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精神情志与自然现象等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按肝、心、脾、肺、肾五脏系进行了归类和论述。在生理状态下,五脏之间、脏腑之间,在心的统帅协调下,分工协作,“相使”而安,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倾移波动,“相失”而病,相互影响,所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藏论》)《温病条辨讲解》、《温病汇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