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垣

  (1921-),黄星垣,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多年从事中医治疗热性病和急症的研究,在发掘整理中医治疗急症的丰富经验和更新其应急手段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取得可喜进展。培训了一批从事中医急症研究的科技人才。

  黄星垣又名茂和,字亚申。家境清贫,早年丧父,赖母为生,其母积劳成疾,苦无医治,故在幼年即怀习医济世之愿。1943年考入全公费的军医学校大学部,使习医之志,如愿以偿。这所学校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内迁贵州安顺,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迁上海江湾复课,更名为国防医学院。入学之后,连续以学习成绩优异而名列前茅。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随第二野战军卫生部进军西南,此后一直在重庆从事临床医疗保健工作。1958年经选送离职学习中医两年半,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获中央卫生部颁发的一等奖。

  学习中医之初,他对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尚无深入了解,只抱着多学点本领,对解除患者疾苦总是有好处的想法,坚持了学习和研究中医药。30年来,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他深刻地体会到,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医学,而且也是一门融医理、哲理、心理为一体,具有高深科学内容的人体生命科学。尽管在学习和工作上历尽困难和曲折,但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央开辟的这条航道,是条正道,从而较为珍惜所学的内容,热爱自己的岗位。同时还体会到,西医学习中医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这种学和用,应该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

  所谓“古为今用”,就是将古代医学的学术理论和医疗经验,用于今天防治疾病和保障人民的健康;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挖掘和阐发中医的特色,充分展示其专长;所谓“推陈出新”,就是把西医和中医知识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为总结探索出新的学术理论和临床规律,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些年来,他的这种探索,主要是围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研究整理中医理论资料和更新中医急症治疗思路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

  1961年10月,正值农村因工作失误,出现“肿病”的困难时期。当时他脱产学习中医正进入结业阶段,被重庆市选派担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病低血糖昏迷研究组副组长,通过调研和尸检发现,这类病人的内脏器官及全身肌肉,都极为衰竭和萎缩,代谢功能低下,无法对抢救治疗注入的大量葡萄糖液利用转化和贮存;从中医辨证分析,其病情属阴阳两竭的脱证,采用大剂量葡萄糖液冲击注射疗法,疗效极差,病死率高达80%以上。经过分析比较研究,改进为如下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即:①加强保暖以散寒固脱;②改大剂量葡萄糖液冲击注射为小剂量分次注射,以维持有效的血糖量;③加用自制的中医内科学.辨证、急症.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5.黄星垣.中医急症大成.总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14—45.

  6.黄星垣.温热求新.温热急症心法.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54—83.

  7.黄星垣.中医药临床科研指南.概论.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0:134.

  8.黄星垣.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5):1.

  9.黄星垣.扬长补短,推陈出新.中医杂志,1980,(1):8.

  10.黄星垣.中西医处理急症的现状及改进中医急救治疗方法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571.

  11.黄星垣.辨证论治形式和应用探讨,中医杂志,1985,(4):62.

  12.黄星垣.多学科多途径开展中医科学研究.中医年鉴.1984,1985,22.

  13.黄星垣.卫气营血的证候及治法研究进展.中医杂志,1987,28(1):63—66.

  14.黄星垣.古为今用和用以扬古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特集中西医结合之路,1986,43.

  15.黄星垣.中医病证规范的层次和框架.中国中医药学报,1990,(4):3.

  16.黄星垣.中医药治疗肾盂肾炎141例研究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66,(5):10.

  17.黄星垣.温病学的学术成就及其继承发扬.陕西中医,1981,(4):1.

  18.黄星垣.中药大输液的临床及实验初步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3):153.

  19.黄星垣.急性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520.

  20.黄星垣.几种内科急症的中医证治和疗效比较.中国中医药学报,1987,(3):22.

  21.黄星垣.如何掌握热病昏迷的证治要点.中医杂志,1990,31(5):56.